与以往“动刀动枪”做具体工程项目对比,监测监控、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土十条”的治理思路释放出了新的信号。民营的第三方监测公司已经开始竞相布局。
“土十条”前夜暗流涌动或致土壤修复两极分化
被问及如何备战“土十条”时,国内受访公司的答复惊奇的一致,某知名环境修复公司的答复或可作为业内“通稿”:
“加强修复技术研发、修复设备研制及采购,进一步壮大技术人员队伍。”
根据业内估计,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市场空间近千亿元,存量想象空间七万亿元。随着全国不少地方出现毒地公共事件,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土壤保护及污染土壤修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土壤修复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伴随着“土十条”的即将出台,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
实际上,除了在储备技术与设备外,不少企业在土壤修复行业的布局是往前做、往大做。
2016年初,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称“土十条”的治理思路不是投入几万亿元的“大治理”,而是风险管控:“要管控土壤污染风险,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方式,而不是简单依靠巨大的资金投入,对污染的土壤要加强监测监控,不让污染继续发展。”
与以往“动刀动枪”做具体工程项目对比,监测监控、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土十条”的治理思路释放出了新的信号。民营的第三方监测公司已经开始布局。
在目前工程项目有限且拿单难的情况下,拓展前端业务也成为修复企业的新布局,努力成为“拥有核心技术的综合服务商”。上市公司企业负责人宋海农指出,希望提高公司在咨询、设计、研究开发、检测、场调风评、项目实施管理乃至投资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
不少土壤修复企业的业务,开始从工程项目扩展到风险管控的咨询业。
“我们正在往前走,给正在运行的企业、园区提供环境服务。”深耕土壤修复多年的辜晓平说。在这家江苏最早从事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公司的网站上,治理工程承包只是六项业务中的一个。
辜晓平表示,公司可以给企业做好咨询,如何在前期避免土壤污染,减少后期修复的成本。虽然咨询业务的体量比工程要小,但是盘子要大得多,成本也更低。“更多的是人力成本,我们不需要动刀动枪那样的使用药剂、设备。”
风险管控的思路也让迟迟不能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企业看到了希望,借此加大在华的评估业务。“似乎‘土十条’中对于资质没有什么要求。”业内人士涂震江说。长期以来,因为各种资质的限制,他们只能为在华的外资企业服务。
环境咨询这一细分领域在欧美国家非常成熟,不仅给企业,也给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土十条”颁布后,政府机构内也缺乏土壤相关专业人士,环境咨询公司可为政府提供服务。比如,即便在土壤防治工作开展较早的重庆市,巴南区环保局还表示,“无专门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不能满足巨大的工作量的需要,亟待解决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
土壤相关咨询业务还可扩展到环境损害鉴定——公益诉讼增多、环保执法加严的时候,企业也可雇佣评估机构来给自己做鉴定。“企业不一定就是大坏蛋。土壤污染到底是地质条件造成的,还是企业排污造成的?”北京建工环境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员工介绍,“可以通过环境指纹来示踪,找到非常细致的证据。”
不过,据环保产业研究机构的分析,虽然概念大热,环境修复企业投融资活动在2015年却未有明显增长。这可能是土壤修复,尤其是耕地修复的商业模式还未清晰。对于有资本优势的企业来说,另一条路则是不只关注土壤,通过PPP做大盘子。
2014年,湖南永清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湘潭市岳塘区合资组建了公司,承担竹埠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永清环保证券部负责人邹七平介绍,目前公司正在湖南邵阳的老化工厂片区开展类似模式,从生态修复到基础建设,打包建设生态新城。
2016年5月19日,北京建工集团与湘潭地产集团经营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42亿元。其中,北京建工修复公司承担的整治内容已不仅是历史遗留废渣治理,还包括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根据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的统计,2015年,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900家以上,在2014年约500家企业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一番。预计“土十条”颁布后,公司的数目会进一步增多,但是两极分化也会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