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谈经论稻】稻米市场现“三高” 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5-01-06   来源:新农资360网   

经过多年毫不放松地狠抓粮食生产,在“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迎来了罕见的“十一连增”。稻谷生产也再创历史新高,自2011年以来连续4年稳定在2亿吨大关以上,我国的稻米市场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何为“三高”现象


  一是产量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31万公顷,与上年持平;稻谷单产为681.07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93.7公斤/公顷;稻谷总产量为2.06亿吨,比上年增加281.5万吨,且超过2012年的历史高点,连续4年站稳2亿吨大关。其中,早稻产量为3401万吨,比上年减产12.5万吨,据此推算出中晚稻产量为1.72亿吨,比上年增加294万吨。

  今年稻谷增产主要来源于粳稻。

  我国早稻小幅减产,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中晚籼稻产量增加较为有限。而东北粳稻今年生长期天气适宜,单产增加,加上粳稻面积有所增加,因此,东北粳稻产量增加是今年稻谷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二是进口高。

  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的扩大,近年来我国大米进口急剧增加。2012年是我国大米进口进入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200万吨,达到231.6万吨,为2000年以来最高值。2013年大米进口虽较上年小幅下降,但仍达到224万吨大米,再次超过200万吨。今年大米进口超过200万吨已是板上钉钉。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11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2.868万吨,同比增加26.66%;1~11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23.498万吨,增幅9.6%,已接近去年全年的进口量,且实现连续8个月同比增长。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进口超过上年的可能性极大,且有可能超过2012年的水平,再创本世纪以来的新纪录。

  不仅海关统计的进口量保持高水平,走私进口大米在严厉打击下依然较为猖狂,数量也很大。据越南大米协会统计,今年1~11月越南出口大米603万吨,其中1/3左右出口至中国,约为183万吨。而我国海关统计的进口越南大米数量仅为124万吨,据此推算,仅非法进口的越南一国大米就超过60万吨,约占进口越南大米总量的1/3。若将上述大米包括在内,预计2014年我国大米进口将超过300万吨,折合稻谷约为500万吨。


  三是库存高。

  由于稻谷连续丰收,国内供应得到极大改善,供求关系也逐渐转为宽松,近年来,在稻谷集中上市旺季,都出现了稻谷收购价格季节性下跌,影响农户收益。为此,国家连续在主产区启动了托市收购。自2011年以来三年累计收购了4000多万吨稻谷,其中2013年就收购了3200多万吨。

  由于消化缓慢,截至目前,今年我国政策性稻谷成交总量为400多万吨,预计仍有约4000万吨的临储稻谷库存没有消化。其中,黑龙江近三年最低收购价粳稻收购总量在2000万吨左右,而截至目前,通过竞价交易市场拍卖掉的黑龙江产粳稻仅50多万吨。可见,临储稻谷压库现象十分严重,已占到我国一年稻谷消费量的20%左右,仅此一项就高于联合国提出的库存消费比17%~18%的标准。

  随着今年新产中晚稻收购的进行,中晚稻临储收购量也快速增加。

  截至12月15日,仅黑龙江省的粳稻政策性收购量就达到876万吨,日均政策性稻谷收购约15万吨。目前已近年底,虽然随着粮源的下降,12月中旬后收购进度有所放慢,但黑龙江省的粳稻临储收购量预计将达900万吨以上。加上其他主产区的粳稻及中晚籼稻托市收购量,预计总量在2000万吨左右。若算上中央和地方各级储备稻谷,目前国有企业库存稻谷将达8000万~9000万吨,库存消费比在40%以上,库存稻谷供应压力十分沉重。


  “三高”形成的根源


  稻谷产量连年增加,大米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库存日益庞大,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另外的“一高”,即国内稻米价格偏高,且早就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一现象已持续了数年之久。

  而国内稻米价格偏高,又和国内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且最低收购价连年提高密不可分。

  2004年国家首次对稻谷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早、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0.70元/斤、0.72元/斤和0.75元/斤。2008年以来,针对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国家连续7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14年早、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35元/斤、1.38元/斤和1.55元/斤,7年累计分别提高0.65元/斤、0.66元/斤、0.80元/斤,提高幅度分别为92.9%、91.7%、106.7%。

  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国内稻谷产量站上2亿吨大关,创出历史纪录和进口大增的情况下,稻谷最低收购价依旧连续提高,引领国内稻米价格继续上台阶。它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内外稻米价差持续拉大,刺激进口增加,米企因而经营困难,收购谨慎,最终使稻谷市场成为“政策市”。


  “三高”现象喜忧参半


  喜的是稻谷产量再创新高,表明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继续加强;忧的是大米持续高进口,不但冲击国内稻米市场,还削弱了国内大米加工业的竞争力,并可能最终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而高库存则让人喜忧参半,它既表明短期国内粮食供应无忧,安全得到保障;但同时也意味着高费用、高损耗,财政资金与粮食仓容也均感吃紧,各方均感到压力巨大。

  而随着稻米市场“三高”现象成为新常态,从市场角度看,其庞大的供应压力有使国内稻米价格向下运行的力量。在现有政策下,为了保护广大农户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就必须将价格稳定在较高的位置。因此,国家将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最低收购价政策来托市,而这又会形成新的一轮高库存、高进口等。市场规律最终有可能会使现有政策难以为继,并最终可能危及市场整体安全。


  如何应对“三高”现象


  若国际粮价继续维持低位,在国内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情况下,要维护国内粮食安全,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国内稻米市场“三高”现象就将难以改变。因此要尽快改革国内现有的单纯以价格支持为主的稻谷生产扶持政策,代之以实行价补分离如目标价格制度等非价格支持政策,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还稻米市场以本来面目。要在政策保障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粮食库存回归到合理水平,粮食进口也恢复其调剂余缺的作用,使稻米市场“三高”现象化害为利。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1-160308-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金卡特 农资管理,肥料,农药,施肥

上一篇:【谈经论稻】鉴别 化肥、农药、种子的 真假方法
下一篇:【稻亦有道】水稻旱育秧栽前5-7天田间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