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季节,在广袤的中国农村田地里,出现了这样一帮人的身影——他们拿着遥控器,操控无人机喷洒农药,每小时可喷洒数十亩至数百亩,效率是人工喷洒的40倍以上。近年来,随着厂商、农资商、植保队的各级推广,植保无人机打药越来越受欢迎,看起来很美,但是从业人员却纷纷反映不太赚钱,为什么?
抛却行业发展成熟度和中国土地流转的外部问题,从无人机行业的层面上看,主要是由于产品不成熟导致的。近年来电动多旋翼成为了市场的主流。由于受电池的限制,植保无人机在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备大量电池,来使得能让其正常作业,而电池的寿命在植保恶劣的环境下普遍较短,这使得植保服务商在电池的投入上就占了大头。其次,由于电动多旋翼的续航和载重限制,在喷洒连片农田时需要频繁起降更换电池和加注农药,操作极其复杂,植保队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浪费在充电、装药、调整设备等工作上,不仅作业效率低,而且对保障设备要求较高,从而导致作业成本偏高。
以大疆目前推出的MG-1P植保无人机为例,其标称载药量为10L,标称空载续航时间为20分钟,满载续航时间只有9分钟,实际有效的作业时间也就十多分钟,每架次还不能喷洒20亩。就目前情况看,很难提升电动力无人植保机的载重量,因此无法在广阔的大田上应用。按照中小型农场50亩~500亩的规模,以目前电动多旋翼的能力仍难以满足高效率的作业,而对拥有上千亩、数万亩的农垦系统来说,无人机需要更大的续航能力。
那有人会问,电动的不行,那就用油动的好了。虽然油动无人机的实用性较好,载荷量大,续航时间较长,燃料易取,直接动力成本低于电动植保无人机,但缺点也很明显:油动农业植保无人机使用复杂,不易掌握,对飞行员的操作水平要求高,并不利于大范围销售和推广,产品价格也非常高,一旦“炸机”损失很大。
既然油动和电动都有硬伤,是否可结合两者的优势制造出真正适销实用的植保无人机产品呢?来自广州的老牌无人机厂商华科尔,在今年4月份正式推出油电混合植保无人机AG15系列,率先将油电混合的动力技术应用到植保无人机当中。该机型单次满油作业时间可达57分钟,载药量为15L,作业效率远超市面上的电动多旋翼产品。据测算,AG15的油耗成本大约为1元/亩,在同样条件下电动多旋翼无人机电池成本高达2.5元/亩。加上反复更换电池、田间无法充电等因素,油电混合植保无人机的对比优势更加明显。除了动力技术以外,AG15同时具备RTK定位、仿地飞行、避障系统等行业领先的功能,为植保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华科尔的油电混合之路只是行业的开始。可以预见,油电混合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凭借续航、载重的优势,将逐渐取代目前的电动多旋翼产品,成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主流。不久的将来,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续航将突破1小时,载药量将可达到30L以上,成为真正高效使用的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