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水稻,脑海里条件反射般会跳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虽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困扰国人多年的粮食问题,甚至拯救了世界上无数处于饥饿状态的群众百姓,但是,这位早已经在我们中小学生课本中被奉为具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却从未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水稻必须长在水里,为什么不能把水稻种在像华北平原这些较为干旱的地方呢?
很多伙伴都知道水稻经过加工之后就是我们通常吃的主食大米,作为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国民都在吃的主食,水稻却偏偏只能生长在水里,这让那些没有充足水源的地区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没有充足的水源种植水稻,想吃大米也只能花高价购买别的产地生产的。所以,不仅是普通百姓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水稻只能生长在水里,而且不少农民更是想知道这个问题。
科学的解释才更有权威性,由于种植水稻的祖先就生长在南方的湿热地区,从水稻被人们发现的那一刻起,它就是生长在水里的农作物,已经适应了水里的环境,并且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够让水稻从根系吸收足够的水分,之后再向叶片输入,最后通过叶片将水分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水循环,保持水稻处在一个水润的健康成长的状态。
相反,如果将水稻移出水中,或者是没有了充足的水源保护,那么就会让水稻的种植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水稻根系难以获得充足的水分,叶片更没有了释放水分的机会,整株水稻都有可能陷入一种干枯缺水的状态,最终只能是干枯致死。所以,为了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就应该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源,让水稻在有水的环境中生长。
此外,由于水稻的根须能够深入到湿软的泥土中,这就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很多溶解在水里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生长,而且外部的空气也能够通过水稻根茎中特殊的通气孔道进入根部,让水稻能够在植物内部进行水氧互动,完成植物的健康生长过程。这也造就了水稻不同于普通旱作物栽培的特点,无法在旱地里茁壮成长。
除了水稻本身的主观原因之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农民在给水稻进行施肥时会发现,如果肥料太浓,水稻极其不易吸收,但是,因为有水田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肥料将其变淡,则会有助于水稻的生长。又比如,田地里常常会出现杂草丛生的状况影响庄稼生长,但是,能够适应水稻水田环境的杂草却少之又少,这就无形中又保证了水稻的产量。由此来看,水稻恐怕也只能是长在水里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