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已经成为了货真价实的“网红”,去年因为价格急剧下滑而备受关注的这一农作物,在2017年俨然还要火下去的阵势,对于众多的农民朋友以及从事粮食加工的企业来说,今年玉米的命运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这无疑是最为被关注的话题。最近,这样的一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同时城镇化加快、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水平也明显提高,一般的农产品不缺,但是优质、绿色农产品是不足的。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二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行政推动,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场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结构调整。在具体措施方面,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库存,去库存的主要目标就对准了玉米,韩长赋说,2016年我国已经调减了近3000万亩,今年还要继续增加。所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继续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希望今年能够调减到4000万亩。
据了解,2016年我国玉米总产量2.2亿吨,目前库存还有2.3亿吨,其中有20%供于食用,剩下的80%中绝大部分用于制作饲料,还有一部分是制药工业、纺织工业等原料。此前我国曾尝试将玉米作为燃料,但当时玉米库存尚有不足,许多企业纷纷停产。鉴于目前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且玉米库存高达2.3亿吨,我国可以继续研究论证,考虑适当增加玉米燃料酒精的产能,既可以减少玉米库存,也能对冲高油价。
无论如何,2017年玉米行业注定了是一个多事之秋。那么对于众多的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来说,今年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呢?首先就是要发展可代替玉米的作物,比如大豆,杂粮、马铃薯等。其次要考虑产业调整,比如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后,相应带动了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而由此带动整个加工业的发展。另外今年要特别重点关注加工业、三产融合项目,从政策上将会有很大发展推动力,而从空间上来讲也有很大潜力。
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及实地进行应对,以变应变,这才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科学策略,玉米产业链也才会“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