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洋货”农产品的到来,对我国相关农业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表面上看是国内、国外农产品在品种、品质、价格等环节上的竞争,深层上看则是一批跨国农业企业在背后作推手。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壮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企业实力,如何孵化出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企业,并最终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实力。
企业一头连基地连农民、一头连市场,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拓路先锋,企业的实力就是农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培育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更要培育国际级的龙头企业。
跨国公司由“销售商”变身“农场主”
近年来,以欧美为首的大型跨国公司,如世界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的进入,一方面拉动农业投资增加、优化国内农业产业,促使我国农业同国际农业发展接轨;但另一方面也易对我国部分农业产业形成垄断,对本土企业造成冲击,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跨国公司已开始转变在中国投资的战略,由原来集中于农产品加工领域、销售环节,向农业生产、农业投入领域发展。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投资出现新动向,由‘销售商’变身‘农场主’,开始涉足农产品上游生产环节。”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身利说。
“从外资布局来看,东部地区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额占全国很大比重,仅广东、福建、山东三省农业外商投资协议金额就占了全国近70%。”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董事长吴文军说。
理性看待跨国公司带来的正负效应
在与跨国农业公司的竞争中,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学习和技术革新,缩短了与跨国企业间的差距;跨国公司对中国雇员、供应商、农民等进行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素质。
现代农业要想实现突破性进展,借助先进力量或是成熟模式来引导带动是必要的。台湾知名的饲料与肉类加工企业大成长城公司在东北投资设厂,现为大成东北亚公司,员工达1万多人,已经逐渐成为亚洲最大的农畜公司,带动了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出口创汇。
“在看到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更要对不利影响保持高度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说,我国农业领域存在企业弱小和过度竞争等弊端,跨国农业公司进入和企业并购,导致原来的市场结构被打破,容易产生市场垄断效应。
在油脂加工行业,我国成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已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有专家测算,我国大豆每年进口量应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超过这个量,每增加100万吨,就会有130万农民放弃大豆种植。
抗衡跨国公司还需自身硬
“今后农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争夺。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开展与创新部经理陈翔说,要把国有资本向涉及国家食品安全、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领域集中,加强国内农业企业间的联合重组,组建一批能够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大型企业集团。
北京惠农兴业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德徽说,应加强对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制定,使外资引进与国家农业食品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充分释放跨国公司的正面效应,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确定外商投资的开放重点和次序,细化农业领域鼓励、限制和禁止的产业指导目录。
此外,建立外资企业在国内农业市场行为的动态监测机制和安全预警机制,重点监控跨国公司并购国内农业流通加工龙头企业的动向。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禁止导致收购方产生或强化市场垄断地位的并购行为;对目前已被跨国公司控制的行业,应从国家战略利益角度进行行业管制,以确保我国农业产业安全。
>>>三农资讯,全球视野,去塞求通
http://www.gdcct.net/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