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现代农业示范区 广东资源大布局
2015-04-03   来源:农民日报   

一幅现代农业聚合发展画卷正在广东徐徐展开(图)

一幅现代农业聚合发展画卷正在广东徐徐展开(图)

  ——广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述

  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既需要高瞻远瞩的政策设计和统筹兼顾的资源布局,也需要“土肥水润”的成长平台和示范引导的精品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自2011年启动示范区建设以来,广东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中心任务,重点打造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8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优中出优,精益求精。

  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广东不断改革创新,在制度、政策、环境等方面完善优化,经验可圈可点,硕果摇曳枝头:2014年,韶关仁化、河源灯塔盆地、江门开平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呈现平稳加快态势,三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均超所在地其他县(市、区)。其中,河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业部、财政部开展的2013年试点绩效评价活动中,综合得分排名全国第3位,并获得财政部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

  广东现代农业示范区样板价值逐渐凸显,建设版图得以加速扩张。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工作中,广东收获颇丰。梅州梅县、惠州惠城、汕头澄海、佛山顺德、阳东、廉江、徐闻等7个县(市、区)成功跻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国字号”序列。在南粤大地,悄然“聚变”正在带来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场“巨变”。

  谋划长远抓规范

  甫一开始,广东便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作为指导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方法论”,先后制定出台《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将县(市、区)政府作为示范区建设责任主体,由示范区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把项目审批权下放,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做法,引导基层将资金集中使用。

  为了规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避免一些地方只把眼光放在享受资金、政策等方面的“特殊优待”上,广东对示范区建立了一套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机制:项目启动之前,组织专家对示范区年度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评估并审核批复;项目建设期间,检查审计,全程监管;除项目验收时的综合考核外,还组织专家组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年度测评,形成能进能退、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广东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制度建设上虽然“严”字当头,资金投放上却从不“吝啬”。据广东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每个每年省级财政资金补助3000万元(珠三角核心区示范区为1500万元),“加上市、县级配套资金,全省11个示范区3年共投入财政资金达18亿元。”

  财政杠杆撬资金

  虽然在财政扶持方面,广东使出前所未有的“大手笔”,然而,补贴资金总量有限,其效应也难免出现边际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撬动工商等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了重要课题。

  2014年7月,广东省组织召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会。会上,省农业厅、财政厅、金融办、保监局、农信社、国开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人保公司以及示范区所在地市、县政府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建设资金问题解决之道。随后,11个示范区分别与国开行、邮储银行广东分行、农垦基金等签订合作协议,金融机构通过贷款、投资和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产品等方式支持示范区内经营主体多渠道融资。

  在河源灯塔盆地示范区,邮储银行河源分行推出农户联保贷款产品,为3~5户农户组成的联保小组提供每户最高5万元的贷款,共发放贷款5378.93万元。在广东,1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地邮政储蓄银行二级分行发放涉农贷款余额目前已经达到5.5亿元。

  除此之外,广东还鼓励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政银保”、“投贷补”等融资模式,实现财政资金与担保、再担保、政策性保险等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强化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用。2014年,广东省级财政拿出5000多万元,与保险公司和农信社合作实施“政银保”项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贷款保险补贴和贴息,直接撬动资金7.5亿元。许多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合作社因此受益。

  2014年,河源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财政投入每年500万元的“政银保”风险金作担保,撬动邮储银行河源分行放大10倍授信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免抵押贷款;开平市农信社在财政风险金和保险公司保证保险的保障下,向江门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授信10亿元,首期55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贷款5000万元。

  倾斜政策扶主体

  要想把现代农业这出戏唱得有声有色,光搭好台子还不够,关键是要培育一批“苗子”撑场,请来一众“好角”压轴。探索建立与规模化生产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农业经营组织化体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广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几年,广东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已培育出2750家农业龙头企业、2.9万多家农民合作社、3.3万个家庭农场、13.7万户种养大户,还有5300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和3427个休闲农业主体。20多万个新型经营主体汇聚成广东现代农业建设的浩浩大军,也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注入了源源不竭的鲜活力量。

  在韶关仁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当地提供1000万元资金用于企业贷款贴息,重点扶持示范区核心区企业建设和重点产业建设,包括扶持粮、油、菜、果种植大户发展经营,包括企业、种植大户等在内的经营主体目前已经成功贷款8000万元;在佛山顺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广东省级财政从2014年起连续3年共安排4500万元,对纳入“政银保”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期限内的利息、担保费(保费)各补贴50%。

  引导示范区新增农业生产性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等政策,让一个个产业经营水平高、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能带动农民致富的现代农业项目在广东11个示范区次第绽放。

  着眼权益惠农民

  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河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把农民定位好,处理好示范区建设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农户排除在示范区之外。心里装着农民,建设依靠农民,发展惠及农民,始终是广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以示范区建设为纽带,广东农业发展活力得以进一步激发,农村综合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农民权利和利益得以进一步保护和增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结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逐步铺开,2014年,广东各现代农业示范区陆续出台了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走在了全省前列。

  通过土地流转的规范和繁荣,农地确权不仅成为了农民权益的“保护剂”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剂”,更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兴奋剂”。在灯塔盆地示范区,当地建立了3个县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并且选择3个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试点,为25个行政村试点配备土地流转信息员,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现代农业示范区框架下农民参与利益分配的全新模式也在不断摸索中。在河源灯塔盆地示范区内的东源县漳溪乡嶂下村,“土地入股”流转模式备受欢迎。116户农户以1500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向村委会投资入股,由村委会再以入股土地及基础设施作价,引进公司投资1000万元种植有机柠檬、蔬菜,发展农家乐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项目收益由公司、村委会及村民按7∶3比例分配。预计到2016年,每亩山地收益可达150元以上,是周边同类土地流转收益的10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打造珠三角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到创建200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再到整合资金打造11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广东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动真格、使足劲、精规划、巧布局,思路越来越清晰、步伐越来越稳健。一幅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现代农业聚合发展画卷,正在南粤大地铺展开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65597-1.html

标签:布局 资源 广东 示范区

上一篇:厦门大学生农民 每年奖10万“真银”
下一篇:农民收入新常态 增收实现11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