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养殖场年产粪便量约为17.3亿吨,相对工业固体废物的6.34亿吨来说达到2.7倍之多。也正因为这种总量上的差距,让人们对养殖污染产生恐慌,甚至将之误读为超越工业污染的“污染元凶”。
然而,看待养殖污染,显然不能单从总量进行计算,否则按照这种逻辑而论,人类从古至今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粪便污染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恐怕才是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然而在未进入工业社会之前,何尝看到畜禽、人类因粪便导致大规模污染事件发生呢?
客观看待养殖污染,应看到畜禽粪便具有可分解性、可转化性并能够实现绿色循环,换而言之,这17.3亿多吨粪便可能转化成为10余亿吨的植物肥料,也能够成为高热量燃料,这意味着在现代化的规范处理之下,这些“污染”往往能够变废为宝。这种可处理性显然区别于工业污染和衍生品污染对环境的不可逆侵袭。正因为此,提升处理畜禽粪便等污染品的处理能力应提到首位,通过技术手段将之转化为肥料、饲料、燃料。同时应强化下游产业链条的培养,实现产品对接,从而达到消化目的。而对于无法处理的渣料和废料,实现深度掩埋,杜绝随意排放,也只有这样,养殖污染才能实现绿色“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