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这位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庆市有2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位于西部的宁夏回放自治区也在2008年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宁夏自治区环保厅生态处处长尚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至2013年,宁夏累计投入近13亿元对全区1483个农村行政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尚静说,通过5年的整治,目前,宁夏农村已经建成生活污染集中处理设施128座,配套建设了1454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垃圾中转站与填埋场285座,“全区2/3的镇区驻地中心村镇生活污水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尚静透露,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宁夏自治区1/2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事实上,重庆市以及宁夏自治区只是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诸多成功个案中的两个典型案例。
环保部生态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早在2008年7月国家有关方面就开始着手进行。这一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保部、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
他说,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环境大整治开始于2010年。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从2010年开始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95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260多亿元,支持4.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87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治理的建制村仅占全国总数的8%
“重庆一些地区非常贫困,一些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经费面临压力,一个村运行经费一年就要几万块钱,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确实困难。”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重庆市在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遇到的一大难题。
通过对重庆市以及宁夏自治区的采访,记者发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不仅在重庆市,在宁夏自治区也面临同样的难题。
从全面层面来讲,资金不足只是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在李干杰看来,从2010年,23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以来,一些地方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得到了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但是,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形成的环境保护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农村环保投入欠账过多的局面亟待扭转;农村环保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
“亟待开展环境治理的建制村数量庞大。”据李干杰介绍,全国建制村共有60万个,大多数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目前通过“以奖促治”治理的建制村仅占全国总数的8%,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项目
尽管农村环境整治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国家治理农村环境的决心没有改变。环保部也一直在考虑如何让农村环境整治跨上新台阶。对此,李干杰表示,农村环境问题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很难奏效,必须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措施,坚持激励引导和约束监督双管齐下,整合各方面资金和力量,动员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环保部生态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资金困难问题,环保部提出了“要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种子’资金的作用,引导地方各级财政配套投入,并鼓励县一级政府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使用范围不变的原则,整合惠农资金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的态度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环保部提出,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要注重建立污染治理设施长效管护制度。“通过出台激励扶持政策、推行第三方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向农村环境保护领域。”李干杰说,还要加大农村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保障农村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