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杂粮中也就红薯种得比较多。”他说,红薯产量还算不错,对劳作要求也不太高。“相比之下,小杂粮种起来就麻烦得多。比如绿豆,生长周期长,进入成熟期后,要一茬一茬地摘豆荚,豆荚颜色变深了不及时采摘就会‘炸角儿’,前前后后要忙一个多月,一亩地也才只有二三百斤的产量。”
调研中,很多农户反映,现在只靠种田的收入,很难保证家庭需求,如果没有打工对家里收入的补贴,那么连孩子上学的费用都难以解决。青壮年在外打工,留下照顾田地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造成我国农业耕作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现在又遇上大旱,水位偏低,井中抽水困难,灌溉效率低,而田地久旱,浇灌两三次根本起不到缓解作用。农户也很是无奈:“靠现有的人手,主要作物的浇灌都管不过来,还哪有时间管小杂粮。”
据记者了解,目前小杂粮市场销售红火,部分品种价格已经从几元一斤拉升至十几元一斤,供应却很紧俏。河南地区传统的多样化种植结构逐渐走向单一,主要秋收农作物品种中,红豆、绿豆、谷子、荞麦逐渐减少,玉米和大豆主导大局,市场上作物品种供应不均衡现象突出。
作物品种种植结构失衡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长期在一片土地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壤中某些固定元素出现缺失,需要施用化肥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一些农户表示,土地已经出现肥料缺乏、板结等问题。
一位农业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说,作物种植品种的均衡对我国粮食和产业安全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可以保证一定的大豆种植面积,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提高国家粮食安全。
对于棉花种植业也是如此。由于棉花种植利润逐年下降,不少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缩减,国内供应出现缺口,导致美棉和印度棉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市场,对国内棉花产业造成很大冲击。
水利设施亟待完善
在开封县朱仙镇老饭店村临近河道的田地里,记者遇到了村民吴国华,他指着身边的花生告诉记者,这片地已经浇了七八遍水,但现在还没有“长满地”。这里靠着河道好浇水,其他地方由于浅井水干枯,部分农户集资打了深井,其他农户要想用这深井水浇地,要交每度电2元左右的使用费。
随着调研的深入,记者发现,农民抗旱用电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用电价格偏高。
尉氏县大营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是沙土地,和其他地区相比更容易遭旱。原有的浅水井抽不出来水,16户村民集资6000元又把浅水井掏深了。由于村民投入了电线、电机、水管等,其他农户用这口井浇地一度电收费1.8元(含水费)。
“我们这里政府投资打了深水井,农户用水时打卡就可以了,一度电不足9毛钱。”尉氏县沙门村正在村边收购小麦的张姓商贩告诉记者,各地抗旱用电收费差价比较大,电价高低主要看当地政府是否帮助农户完善了水利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