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惠农政策落地现困惑:种粮大户要向散户返补贴款
2014-08-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户种粮积极性受影响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租金、劳动力、农业生产资料等成本上涨,粮食生产效益总体偏低。对重庆不少农业大户而言,种粮就像“走钢丝”,时常踩着盈亏平衡点,政府的大户补贴对于增加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补贴难到位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户种粮的积极性。

  在梁平县仁贤镇仁贤村,流转240亩土地种粮的大户胡永刚原本很有信心:按照亩均1000斤稻谷产量、每斤1.3元市场价计算,种粮一年毛收入有30多万元。扣除每亩1200多元租地、种植成本,再加每亩230元的大户补贴,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超过6万元。这个收入,比外出务工高,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小孩,也算有吸引力。

  但现实的经营账单是:胡永刚每亩补贴实际到手仅80元,一年到头忙下来,拢共赚不到2.5万元,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不如外出打工。

  梁平县农委种子站站长谭国生说,最近几年大户种粮效益总体不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流转费逐年提高,平均每亩在500元~600元,扣除生产成本,基本无钱可赚;二是大户补贴难以完全落到大户头上,政府种粮鼓励政策扶持作用有限。从重庆全市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大户种粮面积维持在25万亩至30万亩,经营户数1500户~2000户,种粮亩均纯收益仅一两百元。

  对于胡永刚而言,目前种地就面临“进退两难”:不能足额拿到大户补贴,继续种无利可图;如果放弃,此前耗资10多万元购买旋耕机、抽水机等设备,就相当于打了水漂,损失也很大。

  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认为,目前国家对土地流转、大户种粮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一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即伴随着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农地承包权、经营使用权分置,如果不能有效协调好转出土地的散户与转入土地的大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会产生很多矛盾。随着政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含金量越来越高,不种地的散户“分利”的诉求也会愈加强烈,影响相关惠农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

  提高惠农政策有效性、针对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大户补贴落地难问题,如果单对这项政策本身进行调整,如提高补贴等,既是增加财政负担,实施效果也不见得好。重庆市农委粮油处处长袁德胜说:“我们也曾考虑过提高大户补贴标准,但考虑到大户和散户的既有利益分配格局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资金盘子越大,散户要求‘分利’的资金可能越多,对大户的补贴效果还是不明显,只好算了。”

  在不少基层干部看来,惠农扶持可选择的政策种类很多,施展空间较大,要畅通惠农政策“最后一公里”,破题之道就是:一方面使目前在基层实施效果较差、引发矛盾较多的政策逐步退出,或缩小扶持规模;另一方面加大针对性强、落地效果好的政策举措的实施力度,最终形成政策相互“补台”的局面。

  以对种粮大户的扶持为例,可通过大宗粮食政策性保险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方式直接帮扶;在国家层面,加快探索推行农产品[4.93% 资金 研报]目标价格政策,稳定大户种粮预期,保障其收益,达到稳定粮食生产的目的。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还应在强农惠农大环境的营造上多下工夫,逐步形成对“三农”的总体扶持框架,在农业补贴、农村金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调控、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综合施策,弥补单一扶持政策的局限性,彻底破解惠农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困惑。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44173-1.html

标签:补贴款 大户 种粮 落地 困惑 政策

上一篇:武汉集中销毁10多亩大田转基因水稻 每亩补千元
下一篇:农业专家:粮食流通急需打破“托市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