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目早在2012年即被媒体曝光,以“天价小产权房”上了黑名单,当年自行拆除其中一幢,此后一直僵持。昌平区国土局等部门几次找来,要黄福水带头。直到今年初,主管部门态度更为坚决,黄福水终于“犟不住了”,2月底忍痛下令又拆除36座别墅,只保留了已经出租或用于农民安置的13座。
5月初,被推倒后的断壁残垣已经清理完毕,村子西北角秃了一大块。几辆挖掘机正在挖坑准备种树。黄福水被告知,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这里正是温榆河畔的绿化隔离带。
去年以前严打小产权房,宏福苑的建设都没有停止。此番紧邻的水城御墅拆除,对黄福水心理冲击很大。黄福水敢说话,15年前提出村庄主动城市化这个词,近年来公开发言几乎次次强调集体土地同地同权,要求郑各庄做到“违章也要违出档次”,“让你不好意思拆”,但如今他也感叹过去的做法行不通了。
在持续关注郑各庄、和黄福水有多次交流的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看来,黄福水敢于冒险,对郑各庄模式的坚持,是建立在对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不合理的基本判断上的。
宏福集团资金需求急迫,等不起。黄福水说,目前,宏福集团温都水城、宏福大厦、水城国际酒店等项目,沉淀了数十亿元资金无法盘活。集体资产不能抵押、企业不能上市,引进企业入驻也有制约。没有产权证就办不下消防证,连引入麦当劳都只能作罢。
黄福水不再坚持“小产权转正”,而是加速了将集团用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行动。
2013年,宏福集团上缴税收近3亿元,税后利润4亿余元。建筑收入约占一半,其余则包括旅游、企业投资收入、物业收入等。但黄福水认为做实业还是成长太慢,“做得很累”。他给财新记者算了一笔账:30亿元搞别的投资,10%的回报是3亿元,但是温都水城辛苦一年只赚到4000万元。“这个差价去哪了?”他不讳言,2013年以来,全国机关单位搞党政作风建设,宏福集团旅游相关收入也受了影响,经营压力增大。黄福水希望加快集团搞资本运营步伐。他计划,宏福集团将进行更彻底的股份化改造,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走出郑各庄,未来形成几家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宏福控股也在酝酿中。
这一切都需要钱。宏福集团也曾寄望先拿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再试法抵押贷款。但黄福水说,办手续累死了一个人,证还没跑下来。最终因为“办下来也没法抵押”, 2007年起,黄福水考虑将部分已经充分开发的土地变性为国有。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同地同权”,黄福水高兴了一阵。他对财新记者透露,曾向上建议在此思路下解决郑各庄问题,却并未等来下文。
国有化之路也并不顺畅。2009年,宏福集团获北京市有关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解决水城项目用地问题。宏福集团为此已缴纳水城国际酒店等四个酒店近8000万元的罚金。至今,由于涉及规划从工业用地等改为商业用地、容积率超标、国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限制等问题,国有土地证仍遥遥无期。这次,黄福水期望水城御墅拆除后,四家酒店用地国有化进程能有起色。
村企合一
但对于郑各庄而言,有了国有土地证,这个村子才算是真正拿到了官方认可的“城市户口”。黄福水决定为此一搏。
村民们的身份其实早已不是农民。这正是郑各庄激发一些“三农”学者、工作者们如此多热情的原因。蔡继明回忆,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对郑各庄很有兴趣,曾两次去考察。胡德平对郑各庄的兴趣则源于其父胡耀邦提出的问题:城市化是不是一定要以土地国有化为基础?曾去郑各庄做专门调研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即认为,农民在集体土地上造城是创举,是农民在改革中走出的在自己土地上从造田、造厂到造城的进步。
黄福水多年来身兼数职,以村庄领导者身份领头村办企业发展,一步一步推动了村庄的企业化、村民的股东化。
20多年前,当地村庄还保持着传统乡村风貌,许多村民仍以耕作为生。郑各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出村只有往南3里长土路,是那一带最穷的村之一。
1984年,不到20岁的黄福水从北京北郊农场党校农村后备干部预科班毕业,回到村里任生产队大队长,组织十几名青年组成土石方队到北京市区承揽工程,不再种地。
据黄福水回忆,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波村办企业热潮。人均土地稀少,务农收入菲薄,郑各庄村、各生产队纷纷办起了奶牛场、印刷厂等企业。但这些村办产业纷纷在市场竞争中或萎缩、或转型,惟独黄福水挂帅的土石方队脱颖而出。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土石方施工队滚动发展,至1993年已颇有实力。黄福水等人在此基础上自筹百万元投入“北京宏远机械施工公司”(下称宏远机械),挂靠在村集体。他和村党支部约定“公司自负盈亏”。1996年,在北京市整合乡镇企业背景下,黄福水将这些村企整合,北京宏福机械化施工集团(宏福集团)成立,注册资本已达3000万元。
为了厘清企业和村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宏福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从集体所有制转为股份制。集体企业宏远机械实物出资2000万元,以法人形式持股66.67%,村委会实物出资500万元,持股16.67%。另有黄福水和企业其他主创人员为首的116名自然人自愿认购,现金出资500万元,共持股16.67%。黄福水没有选择个人占大股。他解释,一旦如此,“企业成了我和少数人的”,村民不会放心把全村资源交给集团来开发和经营。
在步入城市化轨道的第三个十年,根据北京新的城市发展定位,郑各庄的产业有所升级。宏福集团利用地热资源、皇城历史文化等发展旅游业。2006年,标志性的温都水城开业。水城国际酒店、湖湾酒店等四个酒店也相继建成。郑各庄承接了中心城区北京邮电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的外迁扩址,承接了昌平科技园区扩展腹地,建设了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高标准接待、训练、旅游设施。
这一阶段,郑各庄自掏腰包进行大规模村庄改造。至今,村里投资十多亿元,铺路,引入公交,建水电管网、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建设医院、学校、活动中心。“没有花政府一分钱。村外道路和学校的几千万,政府打了欠条”。
随着投入的增加,宏福集团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扩为3亿元。员工和村民均可入股。黄福水承诺,郑各庄村民都可在集团安置就业,“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郑各庄逐渐形成了村集体委托宏福集团代理经营村庄土地、村民及员工成为企业股东,以企业为主导改造、发展村庄的村企合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