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专门务农的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1/8的情况,使得单纯算主业收入而言,城乡收入差距实际上加大。
中国社科院专家李国祥告诉记者,目前农民打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工资性收入将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未来农民要增加收入,仍得靠外出打工。
此前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3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国家统计局专家王萍萍认为,农民工收入增长快,与2013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同比上涨13.9%有关。此外,“由于租金、红利及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等快速增长,财产性收入继续增加”.
不过,这也导致一个问题,目前农民务工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农民从事农业意愿下降,那么数千亿农业补贴有无意义。
争议千亿农业补贴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很多种粮大户感到委屈。原因是国家种植粮食的补贴,都给了耕地的承包人,自己作为转租人,并未获得补贴。
此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3年指出,近年来国家农业补贴一直在逐步增加,“在2012年中央1600亿的农业补贴基础上,还会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大力支持农民务农种粮。
有说法是,2013年农业补贴或超过了2000亿。至于国家提高棉花、粮食价格,对农民的隐形补贴则更大。
目前国际粮食价格和棉花价格,均比中国国内要低,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采取了提高粮食价格的办法。
不过国内加工企业则感到困难重重。典型例子是,棉花加工企业只得买比国外价格更高的棉花,这使得该行业不景气严重。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曾指出,需要好好深入研究棉花价格问题,“因为巨大的补贴,并没有导致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棉农未有多大收益,而纺织企业则受损失巨大。”他在今年年初中科院的一次论坛上说。
据悉,目前全国每年2000多亿农业补贴,主要是在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种粮补贴、种子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农机补贴等。但是每亩也就在100-200元左右,对于农民而言,意义不大。
但是这部分钱,也没有到租地种植的农民手上,这使得这些实际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上述报告认为,支农政策并不一定要直接把钱投给农民,投给城镇让其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门槛,并让农民最终融入到城镇,成为城镇的普通市民也是很好的支农政策。所以支农不限于将资金投入到农村,还在于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明认为,打破城乡户籍限制,需要统一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在高流动性的劳动市场下,农民打工的收入,比直接因为户籍现在在农村的收入要高得多。“但目前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并不是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