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城镇用工"全面性紧缺"今后谁来当城市"农民工"
2014-01-09   来源:新华日报   

城镇用工"全面性紧缺"今后谁来当城市"农民工"

  进入腊月,很多民工开始陆续回家过年,城市缺工现象开始凸显。记者连日来走访我省民工市场、用工企业和相关部门发现,比年底缺工更加让雇主不安的,是城市用工已经呈现出长年性缺工和全面性缺工的特征。

  想找年轻的保姆真难

  1月3日,在南京市安德门劳务市场,77岁的孙老爷子想找一位住家保姆,伺候小腿骨折的老伴儿。“没别的要求,春节不回家,年轻些,能背得动老太太。”

  听老爷子开出每月2000元的价码,第一位应聘的马鞍山李阿姨只说了一句,“这个价格还想找保姆?”随即转身离开。二号应聘者是来自安徽巢湖56岁的黎阿姨。听说每月工资2300元,本想争取留下的黎阿姨也抬脚就走。三号应聘者房女士来自溧水,40岁,老爷子比较中意,在中介公司的调停下,老爷子同意工资涨到2500元。这位年轻保姆一边啃着苹果,一边要价:“至少3000,过年不休的话,加1000块钱红包。”几经周折,最终,来自安徽阜南、年过半百的王阿姨,同意跟孙老爷子回家看看,条件是月工资2600元,再加500元过年红包。

  在民工市场,很多雇主像孙老爷子一样,进门的时候想找个年轻力壮的,走的时候只能带走一位四五十岁的。

  “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南京市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办公室主任袁亮对记者感慨,20年前市场求职农民工各年龄段都有,这些年求职民工的年龄逐年增加,现在40岁以下的已难觅踪迹。

  用工“全面性紧缺”已经到来

  在袁亮看来,这几年上一辈的民工已经逐渐老去,新生代的民工补不上来,用工的缺口正在加大。“往年春节前一个月起,劳务市场进入淡季。这个冬天的淡季从11月就开始了,现在缺工已经长年性了。”

  宋洪伟在南通市三鲜街开餐馆,这几天客串起了服务员,“没办法,已经有4个服务员回去过年了,忙不过来。”宋洪伟说,年前也不打算再招,因为根本招不到,“只有人家炒我鱿鱼,没有我炒人家鱿鱼的份了。”

  当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如此。南通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12月份南通的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已经达到了1.09,岗位多但应聘者少。“南通本地的用工荒一直存在着。”南通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科副科长黄琛璨说,最根本的是出门打工的人从源头上就开始减少。

  淮安、盐城都曾是我省传统的民工输出地,但现在这些地方的企业经常要到外地去招人。

  省农民工办公室副主任曹炳泰说,现在用工是“全面性紧缺”。近些年,在工资地区性差异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农民返乡就业趋向日益明显。目前,江苏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都选择了本乡本土就业。苏北已从劳动力输出地逐渐变成了输入地。

  农民工的接班人不再是农民工

  工资从来是农民工求职最看重的。袁亮说,10年前他刚到民工市场工作,那时民工求职,就一句话“多少钱”。当时南京最低月工资标准是620元,企业给500元,民工就跟着走了。现在最低工资标准涨到1480元,但在南京,餐饮服务员工资水平低于2500元、缝纫工低于3000元、机械操作工低于3500元的,都不容易招到人。

  “工资高,还不愿意干!”这是经常听到的对当今民工找工作“挑肥拣瘦”的评价。的确,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不干农民工”,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村新生劳动力的选择。

  “俺这么辛苦在外打工,为的就是不让俺儿子再受这个苦!”来自山东荣成的钱国兵已经出门打工20年,最近在南通港闸区的一处建筑工地当钢筋工。6日,记者问他会不会让儿子继续出来打工,他使劲摇了摇手,“俺就是没学问,有学问谁还来干这个?”让在老家读高二的儿子将来上大学,做个坐办公室挣钱的“文化人”,是他最大的愿望。

  钱国兵们的想法很自然。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大量的农村孩子将会更好、更深地融入城市。南京市总工会职工援助中心副主任张尚民认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不会满足于像长辈那样只做都市“候鸟”,而是希望在城市买房、扎根。大部分“90后”“00后”的农村孩子,他们肯定会进城,但他们已经注定不希望成为农民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28132-1.html

标签:城市 农民工 今后 紧缺 用工 城镇

上一篇:合作社走出资金互助新模式 闲置资金跨社调剂
下一篇:2013年畜牧行业你不可不知的十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