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粮食收购进入高峰期,针对一些地方农户卖粮出现的困难,近日国家粮食局派出6个调研组分赴秋粮主产区调研指导秋粮收储工作,要求各地粮食部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挂在心头,全力推进秋粮收购,千方百计解决售粮农民实际困难,坚决杜绝出现“卖粮难”、“打白条”等现象,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真没想到,我在国家粮食局网站局长信箱给您的信,两个小时之后就有回复,3天之后您就亲自来到双城,现场帮助我解决售粮问题。”日前,黑龙江省双城市种粮大户刘彩华握住踏雪前来的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的手,感动不已。任正晓在调研走访农户、中储粮直属库、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现场后,要求各地粮食部门要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帮助农户售粮的具体措施,所有粮食收储企业一定要把满足农民售粮要求、保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把收购工作做好,将群众路线教育实实在在落地。要敞开收购,随时收购,不让农民卖“过夜粮”;要准确定等,公平定价,把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好;要现款结算,一手粮一手钱,决不允许“打白条”;要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农民售粮,让农民卖“舒心粮”;要一手抓收购一手抓监管,确保收购入库的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针对今年粮食需求不旺,市场价格弱势运行,稻谷有价无市,玉米阶段性过剩,秋粮主产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仓储紧张,收储压力较大等情况,国家粮食局要求秋粮主产区粮食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加大腾仓并库力度,加快仓房、烘干设施等维修改造,积极协调商定政策粮收购库点,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保证秋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在秋粮收购中,国家粮食局派出质量技术专家深入吉林、黑龙江等地指导粮食企业帮助受灾农民整粮减损、提等进级增收。各地粮食部门创新收购方式,提升优化收购服务,组织农民有序售粮,让农民卖上“舒心粮”、“满意粮”。安徽省基层粮食收购库点在收购现场开展“一站式”服务,对水分超标的粮食,提供场地、设备帮助农民整晒。内蒙古粮食局派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对庭院存放的玉米进行离地通风和翻倒,防止发热霉变;出售前通过选棒、掐尖、整理等方式,使玉米提等进级,让好粮卖好价。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粮食局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推行“一次结算,二次分配”模式,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融入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维护粮食收购秩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供应,让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各地粮食部门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粮食收购、验收、储存等各环节的检查力度,规范收储行为,严防出现“打白条”、“转圈粮”、违反质价政策等问题,确保政策实惠落到农民手中。各基层粮食部门还与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重点查处违反“五要五不准”收购准则、无证收购等违法违纪行为。积极同农发行沟通协调筹措资金,确保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收购基本做到“钱等粮”。
据了解,早在2013年2月,国家有关部门即公布了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四部门确定在东北四省一区继续实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内蒙古、辽宁为每50公斤113元,吉林112元,黑龙江111元,大豆临时收储价格为每50公斤230元。9月份以来,由于中晚稻市场价远远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各中晚稻主产省区相继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11月22日,东北地区临储玉米和大豆收购也陆续启动。托市收购启动后,秋粮市场价格逐步回升,农民售粮积极性高涨,托市收购成秋粮收购市场主导。安徽省肥东县八斗镇八斗村农民张广安在镇中心粮站数着卖粮款兴奋地说:“托市政策好,价格高,很满意。”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2013年12月25日,秋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中晚稻、玉米和大豆共计1795亿斤,同比增加498亿斤,其中政策性粮食收购632亿斤,同比增加557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