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信托流转以来,草尾镇类似这样从二、三产业转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有10多家。2011年,该镇农业投入共达12180万元,其中基地老板投入2940万元,带动金融机构投放2000多万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李迎辉告诉记者,土地信托流转给草尾镇带来了深刻变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而且推动了城乡要素加快流动,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记者在草尾镇新安村采访时发现,土地信托流转后,解除了后顾之忧的草尾镇农民进入城镇成为城镇居民后,留在农民的群众想集中居住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了适应群众的需求,草尾镇还及时启动了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目前,草尾镇新安集中居住区已建成住宅300套,每套约120平方米。
据悉,其他两个集中居住区规划已完成,预计今年可建成入住。
可借鉴与推广的“草尾模式”
“如今,农民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矛盾少了,治安好了,卫生意识增强了,文化活动增多了,农村变漂亮了,收入明显增加了。”望着夜幕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民众,李迎辉有些自豪地说。
基础设施落后,也是一度制约农村发展的又一老大难问题。而在草尾镇,这些问题受土地信托流转的影响,部分基地企业入驻到乡村后,主动投入完善了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设施农业,包括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打破了寄望于上级拨款的建设思维困局。
李迎辉总结说,“草尾模式”土地信托流转一招激活全盘棋,不仅在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资本下乡、推动村镇建设、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创了大好局面,而且真正打开了农村发展进步的阀门,它能促使农村经济充分市场化、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加快实现,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了美好前景。
对此,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曾在专题调研时撰文认为,近些年来,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创造了土地股份制、土地合作社、土地银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一些有效的流转方式,对农村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益阳市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吸收了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引入新的理念,创新土地信托流转方式,更好地规范了农民、政府、企业或大户等土地流转各方的责权利,特别是强化了基层政府的作为,从而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土地信托流转,是符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一种新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北京、江西、四川、内蒙、福建、山东、浙江在内的全国其他省份都来到益阳及沅江学习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福建省还在“草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原本设在乡镇的土地信托公司设到县一级,这样既节省了注册资金,又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