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助推城乡统筹的"草尾模式"
2013-1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后,土地信托流转试点也由草尾镇扩大至益阳市的12个乡镇,耕地流转率很快突破了40%,有的地方达到60%。

  在总结草尾镇作法经验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益阳市扩大示范区域,共选择26个乡镇推行土地信托流转,并根据各地实际,对信托流转的办法和机制进行完善。  

  土地信托流转带来的深刻变化

  记者了解到,“草尾模式”土地信托流转的基本作法是,政府出资在乡镇(或县一级)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名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政府的信托公司,并签订土地信托合同,农业企业或大户再从政府的信托公司手中连片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经营活动。

  简而言之,就是变过去农户和企业角色的流转为农户、企业和政府三个角色的流转。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先流入给政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再由信托公司将归集的土地经营权打包集中流向企业或大户。

  当地多位受访的农户告诉记者,农民把依法承包的土地的经营权作为信托财产转移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信托公司按市场价(草尾镇以每亩300-500斤稻谷计价)支付给农民信托基本收益,从农户手中获得5年以上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样一来,信托公司与农民签订的合同便是土地信托合同,发生的关系也是信托法律关系。

  上述农户还说,与此前自发性土地流转所不同的是,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介入后,无异于让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信托期限内,农民享有信托收益,信托终止,还可以恢复行使承包经营权。

  除此之外,李迎辉表示,土地信托流转还大大促进了农民的专业化分工、职业化从业,一批农业工人加快涌现,老百姓成了上班族,农民把自家承包地信托出去后,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信托收益,又可以就近在农业基地打工,获得较高的劳务收入,成为稳定的农业产业工人。

  52岁的草尾镇乐园村村民李平国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之前,他主要以种田为主,偶尔到外面打打零工,现在最直接的改变便是在家门口上班,他再也不用困扰于自己的年龄与文化。

  依靠传统农业技艺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李平国,在加入沅江市大地农业公司后,也切身体会到了农业产业化后的高科技技术带来的变革:专业的技术员、自动化的喷淋设备、实时更新的天气预警系统……

  李平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他家3口人为例,每个人人均1亩3分田,将土地流转给农企后,年轻的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不管是否自然灾害,每年每亩都可获得500斤稻谷的市场计价,此外还有国家的补贴,“比自行耕种稻田更划算”。

  59岁的刘满秀将名下的几亩耕地信托出去后,自己在大地农业基地上务工,去年获得劳务收入1.8万元。

  据草尾镇乐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岳飞介绍,该村共有劳力900多名,其中外出务工近500名,土地信托流转后,在家400多名劳动力全部在农业基地务工,蔬菜采摘及水稻收割高峰期,村上的劳力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基地的用工量,还需从邻近的南县和大通湖区调集劳动力。

  “在基地务工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70%,农村妇女占60%,只要能走得动,包括老弱病残等,均能在自家门前的农业基地上上班,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王岳飞说。

  据统计,2012年草尾镇乐园村的村民人均收入约为1.48万元,连续两年实现增幅30%以上。土地信托流转以来,全村新建、装修防区70多所,是之前10年的总和。

  事实上,不独农民收获最直观的回报,一些大户及专业经营的农业企业,也普遍表示基本满意。

  湖南大地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卫兵,之前是房产建筑商。2010年5月,他看到草尾镇开展土地信托流转的优势后,立即投入600余万元,从该镇土地信托公司受让土地1536亩,新建高标准反季节蔬菜大棚200个,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86万元,企业盈利168万元,迅速完成了投资转型。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5891-1.html

标签:城乡 统筹 模式 流转 土地 信托 农村

上一篇:山东“空中农业”助养蜂农户均明显增收
下一篇:国庆长假部分地区乡村游火爆 宾馆一房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