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三农服务陷困境 警惕社会服务“变相坑农”
2013-10-14   来源:华声在线   

  警惕社会化服务包装下“变相坑农” 

  针对上述问题,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加快构建多元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要让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相互配合,彼此不越位也不缺位。 

  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许春霞认为,通常来说,类似公益性服务,比如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气象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投入等应以政府为主导,而市场能够解决的经营性服务则尽量交给市场。 

  在陕西大荔县,通过政府引导,一些农资企业依托自身销售网络,形成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在销售农资农副产品的同时向农民提供全方位农技服务,由此走出一条农技推广的市场化之路。 

  “通过销售和服务的捆绑,把企业和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样前者进行农技推广服务,必然更有积极性和针对性。”许春霞说。 

  针对“老马拉大车”现象,安徽省界首市农委主任吕森表示,初始阶段应有针对性地强化扶持,探索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就像火车,在启动时需要一股助推力量。”等原有服务体系发育到一定程度,再逐渐过渡到市场化运营。“尤为重要的是,政府还应做好监管,使提供服务和享受服务的,都能拥有公平、健康的成长环境。” 

  事实上,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打着社会化服务旗号推广、销售假农资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这也成为坑农害农现象的最新“变种”之一。河南夏邑县质监局工作人员介绍,几年前当地查处了一家化肥厂,与其他造假厂商比,该厂最大的特点是,在送货上门的同时,通过一批“技术顾问”进村入户提供指导培训,以此吸引农民上当。 

  柳学友有过惨痛教训,2012年,在一家农资公司的“技术指导”下,柳学友购买了一批包衣麦种,因没有出苗最终亏损30多万元;2009年,因为购买了假种子,柳学友亏损近百万元,而同时受骗的另一位种粮大户,不堪压力最终自杀。 

  柳学友表示,土地流转以后有了种粮大户,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倾家荡产,大家实在是“伤不起”。“我们期待配套完善的服务,也需要安全健康的市场,政府的监管特别重要。”

  >>>三农资讯,全球视野,去塞求通 

  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 

  >>>田园式,田园精神洗尽社会污垢,返璞归真才是生活真谛 

  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tys/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5873-1.html

标签:坑农 警惕 服务 困境 三农

上一篇:四成老人自认是负担 仅24%依靠养老金生活
下一篇:中泰同意“大米换高铁” 海洋合作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