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产粮大县财政紧张 产粮越多经济越落后
2013-10-2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米袋子”不如“钱袋子”

  “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惠农补贴力度,但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是很好。吉林省2012年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总额96.7亿元,而种粮成本增加了70亿元,大部分政策补贴被吃掉了。”王守臣说。

  对农民来说,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生产用工成本上升、全社会工资水平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粮食价格的提高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将日益突出,‘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严重制约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石少龙说。

  另一方面,“粮食直补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收入补贴,与粮食产量已经不挂钩,只要有地就补,变成为务工收入补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蓝海涛说。这造成实际种粮大户能享受到的国家惠农补贴较少。

  对地方政府来说,国家粮食局法规司副司长陈玉中认为,1995年国家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一直不断强调“省长负责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但没有硬性指标,没有考核机制,也没有落实责任。加上抓粮效益不高,甚至是赔本的买卖,“出力不讨好”让很多地方很无奈,不得不致力于“招商引资”,用在“钱袋子”上的精力超过了“米袋子”。

  我国粮食主产区政府不仅在粮食生产上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而且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财力支持粮食生产;生产粮食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反而粮食生产越多,政府补贴越多,财政困难越多。有的地方政府由于涉农配套资金或债台高筑,或造成“半拉子”工程。

  建立粮食生产区域利益补偿机制

  针对一些产粮大县面临的财政困难状况,调研中,专家们建议,今后要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总体规模,帮助产粮大县缩小与经济发达县份的财力差距;同时取消超大产粮县奖励资金封顶限制,实行奖励与产量和贡献挂钩,进一步调动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郭瑞民认为:“国家应该按照全国县级财政人均财力水平确定产粮大县奖励标准,逐步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国县级平均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种多方位的、新型的、高标准的粮食生产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职责与事权,发挥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国家层面应当提高中央对地方农业工作考核的权重。蓝海涛建议,根据耕地的保有量、质量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农业科技信息、营销等公共服务 的提高,把中央转移支付水平和这些因素挂钩。“多干活、多得利”,可以从基础要素做文章。从“官帽子、钱袋子”这两个方面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首先,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长久补偿机制,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粮食产量越来越多,与粮食主销区的经济差距、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却越 来越大,将导致中央粮食调控目标打“折扣”,影响粮食安全。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党委书记高洪洲认为,粮食产区每年拿出很多资金补贴农业,工业发达省份实质 上通过粮食把我们的补贴拿走了,造成“穷县”补贴“富县”,所以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产区补贴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资源。国家还要加大主产区转移支付、补贴力 度,让抓粮的基层政府“不吃亏”。 

  同时,应顺应价值规律,结合完善经营方式,建立种粮成本利润率继续提高和净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国 家的粮食三大品种小麦、稻谷、玉米,其中稻谷小麦有最低收购价,每年都是提前发布价格,对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而玉米只有临储的价格,没有最低收购价, 且价格出台具有滞后性,导致玉米生产起伏不定。”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从种植角度看,种植成本对农民来说只有加法没有减法,希望国家能够不断提高 粮食最低收购价,进一步落实农资动态补贴调整机制,真正实现稳定种粮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 

  其次,取消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让地方政府配套政策,避免配套资金“越肥越添膘”。因为农民种粮效益低,政府无利可图,发展粮食生产再让地方 政府配套等于雪上加霜,取消配套政策,有利于地方政府抓粮。江苏省东海县农委副主任张效全说:“粮食大县财政实力本来就差,还要配套资金,很多时候是拆东 墙补西墙,加重了财政负担。” 

  以吉林省为例,现行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中央40%,省级30%,县里20%,农民10%,专家建议,取消主产区县级农业保费补贴,降低农民保费比例为5%,取消和降低的保费由中央财政负担。 

  第三,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让主产区“看好地”、“种好粮”。粮食主产区大都是欠发达地区,财政非常困难,农业设施更差,因此,中央要加强对 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投入,加大向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度,特别是要加强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不断提高主产区的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基层政府解决经济发展与种粮、财政拮据与抓粮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基层政府有能力重粮、稳粮。”石少龙说。

  >>>三农资讯,全球视野,去塞求通 

  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 

  >>>田园式,田园精神洗尽社会污垢,返璞归真才是生活真谛 

  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tys/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5839-1.html

标签:产粮 落后 经济 紧张 财政

上一篇:保监会开展农业保险市场需求调查
下一篇:我国研发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