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李克强三看粮食安全 谋划现代农业大局
2013-11-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克强一年三看粮食安全 谋划现代农业大局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日来到黑龙江省抚远县查看粮食收储情况。这是他就任总理8个月来第三次就农业问题进行考察,从春播到夏收到秋粮入库,查看粮食收成的同时,亦在谋划现代农业大局。 

  3月,在江苏常熟市郊的农村,李克强关注的是家庭农场等农业现代化新形式,他指出,“家庭农场、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等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它代表着一个大方向。” 

  6月,在夏粮生产受低温冻害影响严重的情况下,李克强前往河北安民心,他说,“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对于保证市场供应、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11月,李克强前往中国的“粮仓”黑龙江,这里夏天也曾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在抚远浓桥粮库的储粮仓,李克强登上三米多高的粮堆,查看储粮安全。李克强对工作人员说,“你这是金仓,垫底仓,站在上面心里踏实。要保管好每一粒粮,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人是铁,饭是钢,大米是金。”李克强的话说出了一个最朴实的“真理”——“民以食为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精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安全是生存之本,不论是什么时代都是如此。国际形势一旦发生问题,粮食安全就将成为一国的掣肘,各国执政者都不会忽视这一问题。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既是民生问题,更是国际战略问题。 

  刘精明说,从春耕到夏收,再到秋粮入库,作为一国总理,考虑的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破解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所以政府一方面要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鼓励种粮农户多种粮、多增收,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动传统农业的提升,长远看是以农业现代化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大思路。 

  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1978年,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早已摆脱吃不饱的饥饿状况,但又面临着外有粮食进口不断扩大,内有耕地逐渐减少的新难题。中国农业粮食产量虽已实现“九连增”,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粮食需求仍在增加。 

  三次考察,李克强显然也注意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在黑龙江抚远前哨农场,李克强考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展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还得靠改革,特别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是关键、是重中之重、是龙头。”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李克强在田间地头再次提到“通过改革破解体制机制制约”受到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表示,在土地所有制改革不到位、集约化经营不到位的情况下,改革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由之路。让市场化份额多一点,让农场化经营多一点,让农民自主权多一点,慢慢可以撬动农业大改革。 

  刘精明也认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对新型城镇化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未来经营权和承包权分离,由大的公司和农业合作组织来组织农业生产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期间,要保证农民的土地利益,农民如果没有土地,就没有根基,股份制、期权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5780-1.html

标签:安全 粮食

上一篇:中国打造“渤海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下一篇:农村户籍流动人口不愿在县城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