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内农化公司经过整合、淘汰、更新,从2010年 4月份开始,行业逐步走出了阴霾。2010年7月中旬,由中国农资传媒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农资产业商业模式与上市之路”。来自证券机构的多名分析师及基金经理到会,与业内代表积极沟通,对农资行业的商业模式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此后,中国农化行业迎来上市热潮。据记者了解,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共有5家公司成功登陆国内A股市场,为农资行业的资本运作树立了典范。
从6家上市公司分类来看,有3家公司为化肥企业,2家公司为农药企业,1家为农资流通连锁企业,其中,3家化肥企业均为复合肥企业,而无一家氮肥企业。记者联系了国内A股成功上市的氮肥企业之一鲁西化工集团总经理姜吉涛告诉记者,近年来,氮肥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是阻碍企业成功上市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复混(合)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进口量逐年减少,国内市场自给率明显上升。复合高效是化肥行业发展的方向,化肥复合化率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08年,国内复合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07%,据此数据推算,国内化肥的复合化率在30%左右,而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35%-40%,发达国家高达65%-75%。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国内农民对复混肥料认识程度的加深,国内复合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比率将不断提升。按照2011年我国化肥产量达到6250万吨(折纯)的规划目标计算,若化肥施肥复合化率提高到 40%,则复合肥施用量将达到2500万吨(折纯)以上,而目前国内复合肥年施用量仅1608.70万吨(折纯),因此我国复合肥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巨大。
而农药行业也是重要的支农行业,其需求相对稳定,而且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成本比例较低,效果明显。有研究表明,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全球水果、蔬菜、谷物将分别减产78%、54%和32%。我国利用全球7%的耕地养护了全球20%的人口。近年来,耕地数量减少、气候灾害频发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对我国粮食供应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农药平均用量要低于全球平均用量,未来使用农药来提高粮食产量仍然是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手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农药是一个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行业,其中前6大企业占农药市场的85%以上。随着农药开发风险、投入的逐渐加大,目前全球仅有排名靠前的少数企业从事新农药产品的开发并享受开发成功带来的巨额垄断利润,大部企业从事的是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
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随着我国使用农药面积的增加,我国农药产量仍将快速增长。按照PhilipsMcDougall的统计,预计2007-2012年我国农药市场平均增速将达到3.7%,排名全球第四位。
我国政策鼓励农药行业内进行整合。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造就资产达50亿-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领军企业,培育50个左右大型生产企业和一批中型骨干企业,并在“十一五”末使农药原药企业数量从700多家减少到300家。可以预计,在“十二五”规划中,农药行业整合也会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之一。
正是因为复混(合)肥产业及农药产业符合国家的发展政策,并且能保证行业的利润率,所以这些企业上市成为了行业上市的主力军,然而企业能够成功上市也并非易事,不但需要其自身的优势,而且更需要创新的运作模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辉隆股份作为农资流通企业上市第一股,为农资流通企业上市树立了榜样,农资流通行业直接服务于“三农”,是连接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农户的桥梁,肩负着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大使命。而且,农资连锁经营由于具有规模化、规范化等诸多优势,适合了我国农资消费分散性、季节性、种植结构差异性、地域性等鲜明特点,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其发展,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资本市场还会有新的复混(合)肥企业和农资流通企业涌现
辉隆股份(002556):中国农资流通第一股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属于供销社系统农资流通企业,2008年10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专业从事各类化肥、农药及种子等重要农资的连锁经营业务,是安徽省政府重点培育的流通企业之一,国家和省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单位。
公司主要销售产品为氮肥、钾肥和复混肥,2009年,公司年销售化肥达180余万吨,在安徽省内市场占有率约15%左右,居第1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约为 1%-1.5%左右,居全国同行业第4名。公司已经形成独特的、成熟可复制的“配送中心+加盟店”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其中“配送中心直营连锁经营”是公司连锁经营的核心模块,“加盟连锁经营”有利于公司终端销售网络下沉至乡镇甚至村一级。截止2010年9月31日,公司已在安徽省内及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等9个主要农业和农资消费大省建立了56个区域的配送中心(其中安徽省达47个),发展了2315家连锁加盟店(其中安徽省达2261个)。
由于农资流通直接为“三农”服务,行业毛利率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且行业内企业普遍资本积累少,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对全国前100强农资流通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07~2009年,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4%-6%左右。目前,近万家各类农资流通企业中,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超过10%。总体来说,行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进程的加快,农资流通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势必会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A股首家农资连锁上市公司,辉隆股份上市后借助资本支持,可以进一步在规模、效率以及资金实力上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预计公司在未来3年内将有更多行业整合动作,为收入和利润规模带来可观增速。
成功复制连锁经营模式,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
公司已形成独特的、可复制的“配送中心+加盟店”连锁经营模式,通过该模式,实现了低成本快速扩张。
安徽省是公司的重点业务区域,目前已建成47个区域配送中心(自建10个,租赁37个),发展了2200多个加盟店,业务覆盖了省内93个县(市、区)和787个乡(镇、街道)。此次募集资金项目中包括在安徽省内新建和改扩建增加10个自建配送中心,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深耕省内市场,提升网络密度。
省外市场,主要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等8个主要农资消费大省,已建立了9个区域配送中心,初步发展了54个加盟店。未来,公司本着稳步推进原则,选择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市场,采取租赁方式建设一批配送中心,通过复制“配送中心+加盟店”连锁经营模式,使销售网络进一步下沉至乡镇或乡村,扎根当地市场。此次募集资金项目中包括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江苏、江西和湖南等省新建10个自建配送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当地市场渗透,平缓经营季节性波动。
此外,公司还积极尝试开展农产品收购业务,缓解农户卖粮难问题,已于2010年初成立了农产品事业部,未来将紧密依托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开展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收购业务,力争3年内突破20万吨,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本次募集资金将投资于“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和“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额4.04亿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两项目的成功实施,公司区域配送中心数量将明显增加,区域分布更为优化,更有利于公司“配送中心+加盟店“连锁经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低成本标准化复制扩张;同时,公司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深耕安徽本地市场
该项目拟投资3.71亿元,建设期1年。公司计划采取自建和租赁的方式建设标准化配送中心20个:在安徽省内自建配送中心10个,其中新建2个,改扩建8 个;在安徽省外租赁配送中心10个。总建筑面积为12.65万m2。目前,安徽省内自建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约200亩,均已落实;省外配送中心的租赁场所均已签署10年以上长期租赁合同。预计本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配送能力75.43万吨,年均新增销售收入(不含税)17.06亿元,年均利润总额 6752.5万元,年均税后利润5064.38万元。
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
优化供应链运作
该项目投资3273亿元,将建“三大平台,九个系统”。三大平台包括:展示呈现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和基础支撑平台;九个系统包括:企业门户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分销管理系统、门店零售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移动商务系统。该项目建成后,在未来 3到5年内,公司的信息化程序和管理水平,将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金正大(002470):国内控释肥行业的领导者
以“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为己任的金正大,凭借执着探索和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不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推动缓控释肥产业发展。1998年,金正大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的缓释肥产量已经居国内首位,复合肥产量一直保持在国内前三的水平,连续3年控释肥的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复合肥和缓释肥两种产品贡献了公司80%以上的销售收入和90%以上的毛利。目前公司现有总资产45亿元,年生产能力270万吨,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1.6亿元。根据公司财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复合肥在公司的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分别为50.86%和49.93%,缓释肥的收入和毛利占比则为34.22%和 44.25%。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四个品牌:金正大、金大地、沃夫特和嘉安磷,其中金正大定位于高端肥料,主要用于经济作物,其他三个品牌主要用于大田作物。公司目前可以生产释放周期从3个月到24个月,适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12个系列100余种专用缓控释肥肥产品。
从国家战略层面,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发展使然。国务院主导,农业部、科技部联动,鼓励缓控释肥产业发展。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缓控释肥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提出要重点研究开发专用复(混)型缓释、缓控释肥料。从2008年起,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并联合金正大等企业,试验示范已覆盖山东、河北等20个省,缓控释肥得到大力推广。
目前北京已经开始对缓释肥按75元/亩每年标准进行补贴,预计未来国家对缓控释肥推广的支持将逐步由政策指导深入到给农民的财政补贴上,对于缓控释肥的需求形成实质的利好。
技术创新助力“贵族肥”平民化
普通肥料不仅肥料利用率偏低,而且在作物生长期内需要追肥1-3次,增加了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缓控释肥因生产工艺复杂、包膜材料价格相对较高,被称为 “贵族肥料”,主要应用于园艺、苗圃、高尔夫球场等高价值作物及非农业领域。金正大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和优化了膜材料和配方技术、包膜技术和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设备,使相同养分含量的控释肥的价格仅比普通单质肥高20%左右,但可减少化肥施用量30%左右,而且可做到一季作物只需一次施肥,节约农民施肥和管理的成本。2010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缓控释肥在节肥、增产、增效等方面效果显著,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全部实现增产,平均增幅达10%,最高达到40%以上,平均每亩增收达120元左右。
综合收入和成本来看,缓控释肥虽然价格较普通肥偏高,但由于可以减少化肥用量,同时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及减少人工追肥成本,每亩施用缓控释肥带来的综合收益仍较传统肥料要高。
硝基复肥变旱情为商情
近来,华北地区正遭遇着百年一遇的旱情。山东省气象干旱已达特大等级,平均为六十年一遇,个别城市,如菏泽、济宁等地区甚至达到了二百年一遇。目前山东省旱情仍在持续加剧。旱情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场天灾,但谁能为其化解旱情,就可将旱情变为商情。
为应对大旱,作为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金正大研发生产出新的产品——硝基复合肥,确保有浇水条件下的返青作物得到更充分的养分。同时,公司还加强技术服务,组织农化专家深入抗旱田管第一线开展巡回指导,让更多的农民真正掌握抗旱田管实用技术,真正了解缓控释肥。
山东金正大公司副总经理高义武分析道,缓控释肥具有锁水性,干旱时积蓄的水分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大量案例证明了大旱之年使用缓控释肥的农田可以起到不减产的效果。
据悉,金正大的缓控释肥还帮助袁隆平院士在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工程中解决了节氮降污的瓶颈。由于缓控释肥的使用,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由“高氮栽培”模式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新时代。
开创基于农化驻点的“经销商+邮政物流”双引擎营销模式
公司一直坚持“营销优先”的指导思想,开创了基于农化驻点的“经销商+邮政物流”双引擎销售模式。公司广泛开展驻点营销和农化服务,配有多部销售服务车提供流动服务。这种类似直销特征的农化服务既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口碑,也有利于维护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强客户粘性。
近年来,公司建成了以2000多个县级经销商为中心,辐射数万个销售网点的传统营销系统;同时,2005年以来,公司还与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邮政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邮政物流销售渠道,借助于邮政物流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销售网点优势,为扩大产品销路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渠道数目从2005年的8家增长至2009年的315家。
“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国际一流缓控释肥研发平台
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各省农科院、土肥站等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引进-消化吸收-提高”的模式,加快了公司技术创新的步伐。
这种紧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了从技术开发到产业化生产中产业化链条各环节的优势,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并将技术进步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
公司是缓控释肥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受国家科技部支持,组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拥有各类专利使用权111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另有58项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其中发明专利55项)。
募投项目:缓控释肥产能翻番
金正大上市后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项目和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项目投产后,公司缓控释肥产能将由目前的60万吨/年增长至120万吨/年,保证其在国内的控释肥领导地位。
司尔特(002538):紧靠原料和市场,构建一体化优势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做准备,第一次申请被证监会否决后,我们没有放弃,积极调整募投项目、优化产品结构,在2010年5月28日再次上报证监会,顺利通过核准。”在谈及上市历程时,司尔特公司董事会秘书吴勇告诉记者。
司尔特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依托安徽当地硫资源优势和位于农业腹地的市场优势,由传统复混肥龙头企业发展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磷复肥一体化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磷酸一铵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4万吨,实际最大产能达到30万吨,目前产能规模居安徽省首位。2009年实际生产29.45万吨,位列全国磷酸一铵产量第十位,高浓度缓释NPK复合肥目前产能规模达到53万吨,综合实力挤入复合肥行业十强企业。
司尔特公司的公告显示,近三年及2010年第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6.87%、14.14%、13.64%、14.65%。与同类上市公司相比,报告期内公司复合肥产品毛利率总体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吴勇认为,司尔特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市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基于循环经济的一体产业链优势。司尔特公司是立足当地硫资源开发利用,建立起硫铁矿制酸磷复肥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这正是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公司一体化的产业链结构成功规避了2008年国际硫磺价格暴跌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巨大风险,确保主营业务收入基本稳定。2007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公司复合肥毛利率自2008年以来持续稳步增高,甚至2009年逆市增长,核心原因为公司所采用以硫铁矿制酸为核心的一体化模式能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是区位优势。化肥行业由于产品、原材料的运输量大,对企业的运输能力、所处的地理位置要求甚高。在某种程度上,司尔特公司所在位置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盈利空间。公司地处安徽,有宁国和宣城两大化肥生产基地,水运、火车、汽车等运输方式便利,公司销售网络辐射区域广并且辐射区域大都为农业大省。而公司的运输能力和销售渠道将影响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布局。目前采取的营销模式主要有:各级农资公司->乡村农资经营店;农业三站;直销点->乡村农资经营店三种。
三是“司尔特”品牌的影响力。“司尔特”牌复合肥系列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等称号,“司尔特”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良好的市场形象和适中的产品价格为公司开拓市场提供了较强的竞争力。
正是因为司尔特的独特优势才能促使司尔特成功上市,吴勇告诉记者:“全国拥有复合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000多家,而拥有一体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则少之又少。上市工作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起点高、综合性强、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在司尔特公司成功上市后,募集资金9.88亿元,吴勇说:“此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70万吨/年氨化造粒缓释复合肥搬迁扩建项目。”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已经安徽省宁国市发改委核准。项目建成后,将同步关停、淘汰宁国本部现有使用时间较长、工艺相对落后的全部43万吨物理合成NPK复合肥生产线,实际新增 NPK复合肥产能27万吨,同时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因此,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不仅能实现主要产品产能规模扩大,更将实现产品、工艺升级换代,全面提升NPK复合肥产品核心竞争能力。
其实,当前的市场是资本的市场,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运作,司尔特上市虽然仅仅一个多月,但变化还是明显的。吴勇表示:“上市之前,我们上项目需要资金得找银行,现在企业的融资平台更广了,有效地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司尔特的上市不只是增加了知名度,更在社会责任感和管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吴勇告诉记者:“公司上市后,将进一步加强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确保决策科学化、经营市场化、监督社会化,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共创发展企业,以优良的业绩回报社会和全体广大股东。”
新都化工(002539):打造产业链优势的复合肥龙头
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主要产品复合肥的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2008年,公司复合肥产量为67.38万吨,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市场占有率为 1.23%,全国排名第6;根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出具的说明,公司2009年各种复合肥料产品产能达到153万吨,位居复混肥料行业第5名。同时,公司另外两种产品纯碱、氯化铵的产能不断扩大,纯碱产能从20万吨扩大至35万吨,氯化铵产能也从22万吨扩至39万吨,产量也在不断增大。
公司“桂湖”牌复合肥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有助于公司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开拓新产品市场;另外,公司生产基地的全国性合理布局使公司实现快速交货的能力,使公司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优势。
公司以生产和销售多系列、多品种复合肥及围绕复合肥产业链深度开发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涵盖6大系列70多个品种的复肥产品以及复合肥产业链环节产品氯化铵、纯碱和工业盐。其中,氯化铵作为复合肥产品的原材料,盐作为联碱产品的原材料,在满足本公司生产需要后,氯化铵和盐的富余部分用于外销;纯碱作为产业链副产品全部用于外销。其中复合肥为公司的主要产品,最近三年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60%。
优势之一:拥有氯基复合肥完整产业链
公司通过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从而控制整个产业链的所有关键环节,挖掘每个环节利润,并做到各产业链环节的专业化最强,在形成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进入壁垒的同时,也将所有终端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点,形成了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和不可比拟的产业链竞争优势。目前公司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销量最多的复合肥生产商,也是国内复肥行业唯一具有盐—氯化铵—氯基复合肥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公司未来还将打造硝酸—硝酸铵料浆—硝基复合肥的产业链,届时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优势之二:硝基复合肥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已经完全掌握了生产三元硝基复合肥的核心技术,解决了三元硝基复合肥生产中造粒、冷却、防结块、返料循环使用等关健问题,成为国内少数几家掌握三元硝基复合肥生产技术的生产商,特别是在硝氯基生产环节的技术水平已领先于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
优势之三:合理的生产销售基地布局
公司按照“靠近资源、靠近目标销售市场”的原则布局生产基地,完成了了四川和湖北两大生产基地的布局。公司生产基地毗邻资源丰富地区,靠近产品销售市场,生产基地布局合理,物流运输成本低,有利于公司在产品销售旺季迅速交货,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从主营产品的营业收入占比来看,复合肥占2007年营业收入比例超过80%,但占比逐年下降,到2009年达到66.4%。其次公司纯碱、氯化铵的营业收入占比相对都较小,但占比逐年上升分别达到18%和8%。此外,盐的营业收入占比较小,2008年开始贡献收入,但也逐年上涨。
从产品毛利率的角度来看,公司的产品销售毛利率比较稳定。其中,复合肥的毛利率保持在12%-19%之间;纯碱的毛利率在2009年达到低点后开始反弹;氯化铵的毛利率在2008年创出55.7%的高点外,其余时间维持在21%~28%之间,盐的毛利率则较平稳的维持在3%~4%之间。
公司以四川基地和湖北基地为核心,通过传统经销渠道、邮政渠道、专业市场渠道和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向外不断扩大销售区域,目前公司已覆盖了华中、西南、华南、华东的大部分区域。公司产品有“桂湖”、“洋洋”、“凯利丰”、“土博士”、“嘉施利”、“凯撒”等品牌。本公司“根动力”系列硝基复合肥也已成为国内高档复合肥的领军品牌。
公司采取多品牌战略,不同的品牌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如“土博士”品牌为邮政渠道独家经销;“凯撒”品牌则是针对专业用户,定制的高端肥料,直接销售给专业用户。以氯基产品为主的“桂湖”、“洋洋”、“凯利丰”品牌,满足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需求。高端硝基产品以“嘉施利”品牌为推广重心,主要使用在果树、蔬菜、花卉、棉花等经济作物上。公司对联碱产品采取厂家直销和经销商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在国内目前放开土地流转,提倡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大背景下,硝基复合肥特别是全水溶性硝基复合肥已成为代表国内高档复合肥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导品种。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几家掌握三元硝基复合肥核心工艺技术的生产企业之一,被国家标委会技术委员会选取作为国家水溶性肥料行业标准的唯一企业主起草单位,不仅拥有相关技术优势和生产经验,而且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将实现硝基复合肥最为重要的硝铵原材料的完全自主和低成本的供应。
公司此次募集资金将全部投资于年产60万吨硝基复合肥、10万吨硝酸钠及亚硝酸钠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完成后,将在更深层次上完善公司产业链,降低公司复合肥生产成本,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和巩固公司在复合肥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因此预计公司募资项目将会带来较好的收益。
硝基复合肥是符合复合肥行业现阶段发展趋势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公司通过硝酸铵料浆硝基复合肥产业链的打造,与进口三元硝基复合肥相比,公司的产品在价格上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基本上同含量品种每吨价格较进口肥优惠1000-2000元/吨,价差约30%-50%,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同时,公司通过新建硝酸装置(募投项目含中间产品60%稀硝酸21万吨/年,99%硝酸铵料浆溶液24万吨/年产能),一方面为硝酸+纯碱形成硝钠及亚硝钠提供必要的前端生产环节,同时又为氨+硝酸形成硝酸铵料浆最终产出硝基复合肥提供必要前端生产环节。纯碱通过深加工形成附加值更高的硝钠、亚硝钠产品(目前供不应求),不仅有利于平抑硝基复合肥季节性影响,同时也将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辉丰股份(002496):技术领先,综合性优势尽享农药行业广阔发展空间
辉丰股份主要从事化学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发展为以农药原药为主,兼有农药制剂、农药化学中间体的大型农化企业。辉丰股份目前具备3800 吨/年咪鲜胺原药、2000吨/年辛酰溴苯腈原药、1000吨/年二氰蒽醌原药、250吨/年吡氟酰草胺原药、200吨/年氟环唑原药及5000吨/年农药制剂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咪鲜胺原药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辛酰溴苯腈原药、氟环唑原药生产企业。根据辉丰股份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杀菌剂和除草剂产品构成,2010年上半年两者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54.2%和30.7%,是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
辉丰股份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市,和其产业、客户、技术优势是密不可分的,据记者调查了解,辉丰股份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差异化产品运作、规模化、产业链优势。
辉丰股份的主营产品包括以咪鲜胺、辛酰溴苯腈、氟环唑为代表的杀菌剂、除草剂产品,在国外均为大吨位用量的优秀农药品种。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辉丰股份除草剂和杀菌剂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80%以上。
除草剂是全球农药销售收入占比最大的产品大类,2007年除草剂占全部农药销售额的48.3%,且未来仍将随着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转基因作物的推广而保持稳定的增长。杀菌剂是全球农药销售增长最为迅速的品种,由于经济作物更容易发生病害,未来杀菌剂发展速度仍将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上升而加速。
我国除草剂、杀菌剂产量在农药销售额占比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公司的主导产品杀菌剂和除草剂顺应国际化学农药的行业结构,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公司依托业内领先的研发平台,不断推出新产品,并迅速实现规模化生产,主要产品在技术和成本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注重核心产品的衍生品开发,丰富产品体系,并加强其下游制剂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推广其应用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咪鲜胺原药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辛酰溴苯腈原药、氟环唑原药生产企业,并在国内率先引进二氰蒽醌、吡氟酰草胺等高端产品。公司对核心产品的合成工艺及下游应用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目前已拥有10项发明专利,另有 22项发明专利处于审查之中。公司目前共有24种原药登记产品、53种制剂登记产品,还有14种产品处于登记过程之中,并计划在两年内登记74种新产品,形成良好产品梯队。随着农药登记要求和登记成本的提高,丰富的登记证资源已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高质量客户资源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
公司与全球农药龙头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给公司贡献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这种合作能够给公司带来产品质量、服务等各方面形象的提升,从而使得公司在建立自由品牌、销售渠道时能够充分享受这种示范效应,提升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拜耳公司、第三大农药公司巴斯夫公司、第七大农药公司马克西姆公司、第八大农药公司纽发姆公司均已成为公司稳定的客户,北京颖泰等国内主要农药贸易公司也是公司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公司是欧洲巴斯夫、拜耳等公司咪酰胺产品的全球唯一采购基地,美国ALBAUGH公司在国内的唯一辛酰溴苯腈产品采购基地。随着全球农药制造业逐步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公司良好的出口产品品种、成功的市场开拓及稳定的合作伙伴,公司出口业务具备良好的持续增长能力。
技术工艺领先,
成本盈利能力占优
辉丰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咪鲜胺原药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辛酰溴苯腈原药、氟环唑原药生产企业。在国内仅有极少数厂家能够小批量生产该产品,而公司具备大规模生产咪鲜胺、溴苯腈农药原药和制剂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能扩张,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成为公司保持良好盈利能力的保障。与行业内生产原药为主的上市公司比较,辉丰股份由于技术先进,成本较低,以及下游客户稳定,产品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内的平均水平。
公司募投项目规划
辉丰股份成功上市,主要是将自家用于新项目开发。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年产10000吨辛酰溴苯腈原药项目”,第一期3000吨有望2011年10 月投产,“年产13000吨农药制剂加工项目”第一期4000吨有望2011年中期达产;“农药基层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农药环保剂型与芳基化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目前正在顺利进展,这些都将为公司提升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蓝丰生化(002513):光气资源成就规模优势
蓝丰生化是国内较大的杀菌剂生产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甲基硫菌灵生产企业、国内杀菌剂多菌灵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国内环嗪酮的主要供应商、国内为数不多的可生产精胺(杀虫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的中间体)的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于全国前列。公司从事杀菌剂原药及制剂、杀虫剂原药及制剂、除草剂原药及制剂、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和销售,产品按工艺流程可分为光气类产品和有机磷类产品两个大类,是国内较大的以光气为原料生产农药的企业。
公司目前产能:多菌灵原药10000吨/年、甲基硫菌灵原药4000吨/年、苯菌灵原药1000吨/年、吡唑草胺原药300吨/年、环嗪酮原药1000吨/年、精胺12000吨/年、氯甲酸甲酯7000吨/年、氯甲酸乙酯3000吨/年。
光气资源优势。光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广泛用于聚氨酯、农药、医药、涂料、染料的合成。利用光气生产农药,具有成本低、工艺流程相对较简单等特点。光气生产资质准入门槛高,难以获得。公司是国家发改委对生产光气监控的定点企业,取得了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监控化学品生产特别许可证书》,是国内较大的以光气为原料农药生产企业。公司自1976年设立以来,一直从事光气化农药研究和生产。公司生产利用光气已逾30年,技术成熟稳定,安全地利用光气生产农药,是企业重要的竞争优势。其他无光气资源的企业,采用氯化亚砜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氯化亚砜工艺生成HCl还有SO2等难处理的气体,废气量比光气生产多约 20%,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工作环境差、污染重,且原料硫磺和三氧化硫价格较高。与之相比,光气生产更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工艺清洁,反应后的主要废气为HCl,此气体用水吸收后可以生成副产品盐酸外售,并且合成光气的原料液氯和焦炭价格较低。
技术与市场优势。公司拥有89项农药产品登记证,产品中无高毒和高残留品种,以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品种为主。主要产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环嗪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产品纯度高,稳定性好,并作为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国家标准和甲基硫菌灵原药国家标准。
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并生产甲基硫菌灵、环嗪酮、苯菌灵等产品,并且成功开拓了该系列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目前公司已有43个产品出口到巴西、美国、比利时、韩国、日本等35个国家。公司产品线长,多个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在全国拥有农药经销商565家,直销化工生产企业259家,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都是公司的重点销售区域。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三大系列和精细化工中间体的产品格局,产品种类齐全,品种丰富。主营大吨位产品的生产规模达到国内前列,市场占有率高;小吨位产品技术优势明显,针对性显著,盈利能力强,能够帮助公司抵御市场波动对盈利的影响。公司拥有行业内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从上游光气资源到下游原药和制剂产品,保证了公司能够充分赚取全产业的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结构合理,能够避免单一地区需求变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拟除虫菊酯和乙酰甲胺磷均为高毒杀虫剂的高效替代产品,敌草隆是公司除草剂产品环嗪敌草隆制剂的重要原料;PPDI和PTSI是公司充分利用光气资源生产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中间体;氯甲酸甲酯是用于生产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的中间体;氯甲酸乙酯是用于生产环嗪酮的中间体;精胺是用于生产乙酰甲胺磷的中间体。
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将依次投入以下项目:一、年产8000吨乙酰甲胺磷原药及制剂技改项目;二、2000吨/年氯氰菊酯、800吨/年高效氯氰菊酯、1000吨/年氯菊酯、50吨/年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原药及制剂搬迁技改项目;三、年产4000吨敌草隆原药项目;四、年产500吨 PPDI和1000吨PTSI项目;五、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具体数额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向投资者询价情况确定。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自筹资金进行先期投入。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若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投资项目的需要,缺口部分由公司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方式自筹解决;若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超过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超出部分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