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浅析外来农药在中国的市场背景
2011-05-12   来源:中国农药网   

  2011年初“水稻病虫防治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示范”的项目总结会在广东东莞召开,这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水稻上推广的一项先进农药施药技术。虽然这个在江苏、广东等19个省市得到当地植保部门大力配合的项目带有很强的政府背景。
  这项被称为“比常规用药技术减50%以上用药量,并能使水稻产量比常规用药增产13%-15%”的先进技术,核心是先正达公司的三个农药产品:福戈、爱苗、顶峰。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每年在各省区的示范面积超过500万亩,其中“福戈”在业内享有水稻杀虫剂“四大天王”之称。
  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的另一面,不少国内企业人士对此颇有微词,在他们看来,这是政府在帮企业做产品推广,而这个企业竟然还不是本土企业,“我们觉得这是不公平竞争。”
  实际上,这种“手段”并不稀奇。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的世界农药六巨头(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化学、杜邦、孟山都)都和政府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
  近年来风头正劲的杜邦“康宽”,在上市之初,就曾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重点推荐;再如拜耳的“稻腾”,也享受过同样待遇。巴斯夫则直接聘请当地农业系统农艺师帮助开拓市场,以技术培训为名,直接向农民推销产品。在湛江,一些县市农技站的农艺师,几乎就是巴斯夫的“农民培训师”。事实上,国外企业“办农民培训、搞药效示范田”等市场推广活动,都能见到农业部门的身影。
  在不少人看来,国外企业那些所谓优秀产品,能有今天的市场地位,并不单纯靠效果,各级植保部门、农技推广中心“功不可没”。对此,德国拜尔公司华南区果树经理陆元丁也承认,国外企业与地方植保站、推广中心确实联系密切。特别在2007年后,表现尤为明显:质量和效果更具优势的进口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常规高毒产品被禁用后,农民需要一个过程去适应,接受高效低毒产品,这时国外企业往往承担起培训的角色。
  “这种手段很高明。”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民心中,政府最具公信力,并且能最大程度调动资源。让政府帮忙做市场推广,事半功倍。只可惜,这其中鲜有国内企业的身影。
  进口药被指享受特殊照顾
  “这有违市场公平。”江西一家知名农药企业负责人向笔者讲解说,农业部门运用行政指令,为国外企业管理市场,会对国内企业造成冲击。虽然进口产品质量相对较好,但国产品种有价格优势,应该让农民明白还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国内农业系统的农艺师几乎成了国外农药企业的“产品销售代表”。
  同时不少企业人士甚至怀疑,在这种“默契”的合作过程中,进口产品成为政府特殊照顾的对象。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9-19505-1.html

标签:农药 行情分析 市场 背景 中国的 外来 浅析

上一篇:南方旱情对农药销售有很大影响
下一篇:农药:“瑞苗清”市场有点儿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