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帕金森日”,关注农药使用风险的孙菁将一篇题为《“百草枯”会诱发患帕金森病》的文章登在了网站上,早些时候,她还组织专家开展了关于“农药风险评估”的讨论。而实际上,这项关乎公众健康的工作,一直在艰难摸索着前行。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高达47.5%,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27公斤化肥”。
现状:农药风险评估刚起步
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思力中心)成立于2002年2月,致力于传播和发展化学农药的生态替代技术,消除化学农药污染。今年2月19日,众多专家在思力中心的张罗下,共同坐在了“农药健康风险评估交流会”的横幅下。
来自云南大学的况荣平教授用一句话,概括了此次交流的意义:“农药在生产、储存、销售、使用的过程中都存在风险,要降低农药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的潜在负面影响,有效的风险评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公众而言,农药风险评估既陌生又艰涩难懂。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农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危害,但究竟危害有多大,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特点,谁也说不上来。而农药风险评估,就是要将这些真相了解清楚并量化。
思力中心的副主任孙菁走过了云南很多农业种植区,她说:“40岁以下的农民不知道除了农药以外还有什么打虫的办法,化学农药越用越多、越用越广。市民也不知道,家庭用的杀虫剂其实也属农药的范畴,暴露其中同样有健康隐患。”
交流会上,一个让孙菁振奋的消息是,来自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毒理室的陶传江主任透露,农药登记管理在一步步跟进,“国家重视这件事”。不过,目前我国的农药风险评估才刚刚起步。而在云南,孙菁得到的消息是:“云南省疾控中心有承担农药风险评估的职责,但这几年这方面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危害:风和灰尘都会带来农药
在孙菁看来,要消除农药危害,首先要让处于农业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公众提高农药风险意识。
70%的农民觉得农药对自身健康没有影响,这是田野调查中,孙菁留下的印象:“老乡以‘自己身体有没有反应’判断农药危害程度,而基层医生无法辨别农药中毒,头晕心悸等症状被认为是感冒之类的常见病。”另外,调查发现90%的农民称背部经常被农药水打湿,而大部分人对此并不在意,更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实际上,农药危害并非只威胁着使用者的健康。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孙菁写了一篇题为《“百草枯”会诱发患帕金森病》的文章放在网上,文中指出,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的化学除草剂“百草枯”的暴露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几率,尤其是具有某些特殊基因的人群则更加危险。“在欧盟国家,百草枯是禁用的,美国规定具备相关资质的人方可使用,但在中国,百草枯被广泛使用。”孙菁对此感到担忧,另一方面,百草枯对居住环境的暴露人群(非职业性暴露)同样带来风险。也就是说,施用百草枯、代森锰等农药的地块附近的居民,会因为风以及灰尘产生农药暴露。
陶传江指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毒的,风险评估不仅要看毒性,还要看接触量有多大,风险还需要量化。”
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破坏生物多样性、污染环境,尤其是水环境,这是云南“不能承受之重”,其负面影响日益显著。对于市民的餐桌,也有残留农药的身影。一个可靠的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高达47.5%,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27公斤化肥。
期待:建立人人可查的数据库
农药风险评估是早晚要做的事情,其实早在1980年前后,“农药风险评估”概念就已被引入食品安全领域,但现在这项工作的进展明显跟不上时代了。
在农药的销售包装上,人们可以直观看到“低毒”“中等”“高毒”的字样,而事实上,这只是对“急性中毒”情况的描述,慢性中毒影响的研究在目前是极为不足的。风险评估则基于典型化学物质生命全周期的分析,建立整体动物、组织器官和细胞分子水平的毒效应路径。
“建立农药风险评价体系是一个异常庞大而复杂的工作,短期内很难实现,因此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工作寻找恰当的方法。”孙菁举例,农药饮食暴露的评估,就需要建立在各地膳食数据库的基础上,需要了解各地的膳食结构、食物来源,以及农药使用习惯、不同品种的残留量等。但存在困难不等于无法实现,在发达国家,对于农药投入使用后的全面追踪已开展多年,并建立了人人可查的数据库。
“农药风险评估的主要作用是影响政策,让相关管理办法可以适时作一些调整,不只是限制高毒农药,还包括农药使用范围的调整、防范农药暴露工作的推广等,例如规定某些农药不能用于蔬菜类作物的杀虫。”在孙菁看来,建立全面的农药风险评估平台,才能更好地帮助制定相关政策,从而维护公众的生命安全,以及养育众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