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国呈现出“南旱北涝”的局面,造成农业生产大量的减产,农药市场需求减少,在一些地区短期内造成了农药市场萧条。但是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的市场需求。
首先,极端气候有可能导致部分作物病虫害重发,拉动农药市场需求增加。从往年来看,大旱和大涝之年往往也是病虫害的高发之年,前期的高温干旱,容易造成农作物蚜虫、蓟马、蚧壳虫、红蜘蛛、小菜蛾、螟蛾类和夜蛾类等害虫暴发为害,导致药剂防治次数增加。干旱也会造成稻飞虱、纹枯病、卷叶螟等呈加重发生趋势,玉米的虫害也会加重,对杀虫剂、杀螨剂的需求会有明显上升。高温有利于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从而增加农药市场需求,拉动农药市场需求。
从目前的态势看,洪涝区发病明显重于常年。当前,三代玉米粘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等玉米主产区正处于盛发期,需要防治的面积近2000万亩,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9省区已发生近1000万亩,比去年同期重发。由于东北等地洪涝的到来,再加上高温潮湿,极易引发水稻病虫害。洪涝灾害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可能会加重发生,将会增加对杀虫剂、杀菌剂的需求。
据新农资360了解,洪涝过后大量的农作物病原菌随水漂流扩散,作物受灾后易造成更多的伤口,加上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繁殖,水稻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夜蛾科害虫、蝗虫、蜗牛、福寿螺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将有所加重。尤其是连续的雨后高温高湿天气,给病虫害的滋生创造了有利环境。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水稻病虫生长的特性,洪涝之后稻田环境更容易促使各种病虫害发生,尤其是纹枯病和稻飞虱。拥有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的厂家面临着机遇。灾后市场将会超越常年的行情,前期抑制的农药需求会暴发出来,即形成购销旺季,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销量都会迎来增长。
再次,政府出台的涝旱补贴政策将支持农药市场的走强。近日,中央财政部门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重大病虫防控和重旱区农作物改种补种。农业部要求,病虫防控的补助资金,尽快落实到专业化服务组织,支持开展统防统治。农业部还要求,强化病虫防控,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对重发区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随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政策措施和发放洪涝灾害救助资金的陆续到位,生产自救将全面展开,这将有助于农民增加大旱后对农药等农资的投入,有利于农药消费环境的改善。
业内人士分析,大旱和大涝之年,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大,灾区农民的农资购买力将得到保证并增强。一般来说,在干旱和洪涝结束后,随着农作物的补种、抢种,对农药的需求会显著回升。灾后对杀虫剂的需求可能有一个高峰,尤其是菊酯类、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烯啶虫胺、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等主流杀虫剂市场需求有望呈现较大增长,一些杀菌剂需求也有可能增加。
最后,南旱北涝的极端气候将加快农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品种的农药用量将会增加,包括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吡蚜酮、毒死蜱、噻嗪酮、异丙威等,用来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丙环唑等,用于防治二化螟的阿维菌素+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烯啶虫胺、吡虫啉等,用来防治蚜虫的马拉硫磷、烯啶虫胺、吡蚜酮、吡虫啉、噻虫嗪等,用来防治蝗虫的氯氰菊酯、辛硫磷、印楝素、杀螟松等,用来防治卷叶螟的阿维菌素、毒死蜱、茚虫威等,用来防治红蜘蛛的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等农药。
这样的极端天气影响下,生物农药逐渐升温,杀虫剂市场持续活跃,杀菌剂将稳定增长,杀螨剂较大幅度增长将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