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农资行业表现得有些低迷,经销商备货都比较谨慎,“赌”市场的已经很少了。今年的秋季市场,经销商的储备量普遍减少,下游零售商拿货的积极性也不高,大家都有一怕:剩货。在前期,他们大多按照以往的备货量减少1-2成,后期几乎不补货,以避免积压库存,减少损失。
经销商这样的心态在这几年的市场中都有体现,以今年为最,除了根本原因供大于求外,还有主要原因:一是粮价低,农民对农资减少投入,对于大田作物的肥料他们只关心价格不关心效果,所以价格比较低的假劣的化肥销量上涨,经营品牌肥的经销商和厂家比较受伤;二是物流发展迅猛,时间和距离都不是问题,“短平快”是主要的操作模式。三是赊销,这种给自己人挖坑的交易模式简直就是“坑你没商量”的节奏,粮价低—卖粮难—农民没有钱还款—零售商没有钱给批发商。很多一级批发商都表示,以往在10月份回款能达到70%,今年收款有些困难。然后问题来了,冬储来临,缺少资金支撑的批发商该如何备货?
其实对于冬储,经销商们有些小心思在里面,一方面,他们已经了解到目前的出厂价已经是成本价,并且也明白厂家已经没有让利空间;另一方面,他们又期待着厂家是否给予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如果有,他们还是愿意储备的,毕竟商人还是重利的。同样的,对于磷复肥会,他们也是如此矛盾地期待着,虽然认为它的指导意义有限,但还是会来参与,来聆听。
更多化肥信息关注中国化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