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迷的行情、业绩的惨淡与尴尬、传统增长方式的“天花板”正在倒逼农资企业的转型。据美立方智业观察,在转型的过程中,行业标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复制标杆成了很多农资企业转型的关键动作。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的时候甚至会成为企业的灾难。
标杆之所以成为标杆,一定有成为标杆的潜质、资源、能力或其他条件,我们对标杆企业的关注,更多的是思考、学习与借鉴,绝非简单复制,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所谓思考,是探究标杆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所谓学习,是提炼标杆企业成功的主要套路与核心动作;所谓借鉴,就是融合企业的实际,找到差距,明晰优化的方向,具体优化的措施。
以下四种类型的案例坚决不能简单复制:
一是与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严重不匹配的案例,诸如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企业平台化改造、基于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
二是经过过度包装的案例。现在行业的会议非常多,鱼目混珠,有很多呈现给大家的案例是经过修饰的,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真相。
三是凑热闹的案例。对行业的认知似是而非,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窗口,也没有找到能让猪上天的“风口”,疯狂烧钱后留下一地鸡毛。如果简单复制,就是重复悲剧。
四是大家都追捧的案例。大家都追捧,极有可能步入新一轮的同质化囚徒困境。
成功是少数人的狂欢,复制是复制者的默哀。企业转型的路没有简单复制的捷径。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浮躁。回归原点,回归基本面,打造企业在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应该成为大部分农资企业的选择。
更多营销管理,请关注中国农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