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栽培
(一)播期选择
花生的播期要与当地自然条件、栽培制度和品种特性紧密结合,要根据地温、墒情、种植品种、土壤条件及栽培方法等全面考虑,灵活掌握。播种前5天地表5cm以下地温日平均达12 ℃时为适宜播期,在不影响花生产量与品质情况下,注意避开收获期雨季,利于机械化收获。坚持足墒播种,播种时5~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不能低于15%,即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手搓较松散时,最有利于花生种子萌发和出苗,如果墒情不足,要浇水造墒。
(二)种子处理
播前应对所选的花生种子进行晒种、发芽试验和药剂拌种处理。
1.晒种。剥壳前选择晴天带壳晒种,铺放厚度6cm~7cm左右,晒种2~3d;播种前7~20d剥壳。种粒大小一致,种子纯度98%以上,种子净度99%以上,含水量13%以下。
2.发芽试验。先将种子放在40℃左右温水中浸泡4h 后使种子吸足水分,然后置于25℃~3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种子湿润(48h以内发芽的总数为发芽势,72h以内发芽的总数为发芽率,以胚根长3mm以上为准)。合格种子发芽势在80%以上,发芽率要在95%以上,发芽率低于90%的种子,不能用于机械化播种。
3.拌种或浸种。花生种子播种前,各地可根据当地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问题,按农艺要求选用花生拌(或浸)种药剂进行处理,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
(三)地膜选择
选用宽度适宜、不碎裂、透明度好、抗拉强度高的优质可降解地膜,宽度以800-900mm、厚度以0.008mm为宜,要求透光率70%,断裂伸长率(纵/横)100%,伸展性好利于机械化覆膜,在收获期地膜降解,利于机械化收获防止缠绕。
(四)机械化播种
1. 试播。经过拌种或浸种的种子,必要时,需进行机械化播种实验,否则会因种子增大、种皮褶皱等出现排种不畅,导致漏播。
2.播种深度。要根据墒情、土质、气温灵活掌握,一般机械播种以5cm左右为宜。沙壤土、墒情差的地块可适当播深,但不能深于7cm;土质粘重、墒情好的地块可适当播浅,但不能浅于3cm。
3.播种密度。花生机械化播种为穴播,每穴2粒或1粒种子。一般情况下,土壤肥力高、播种早、播种中晚熟品种或降雨多、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播种密度要小;土壤瘠薄、播种晚、播种早熟品种或中后期雨量少、气候干燥、无水利条件的地方,播种密度宜大。
4.覆膜方式。先起畦播种后覆膜:优点是比覆膜打孔播种省工,花生出苗期间保温效应好,出苗较快,缺点是需开孔放苗,操作不当易造成“闪苗”。
先覆膜后打孔播种:在适播期前降雨,可先覆膜保墒、提高地温,但在花生出苗期间保温效果差,早播种出苗慢,且因为机械化播种打孔,较易带起地膜,造成地膜被风吹走或被损坏。
5.机械化播种方式
(1)一垄双行(覆膜)播种。依据播种机具、土地肥力的不同,垄距75~90cm,垄面宽55~60cm,垄上小行距25~35cm,垄高8~12cm。双粒穴播,穴距16~22cm;单粒穴播,穴距10~12cm。该模式适用于黄河流域花生产区、东北花生产区和长江流域花生产区,同时,该模式适于机械化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配套播种与收获机械较成熟。部分地区采用的一垄单行(覆膜)播种方式由于行距多样,配套播种机械与收获机械规格不统一,机械化收获效率较低。在不影响产量原则上,应转为一垄双行(覆膜)播种方式。
(2)高垄(覆膜)播种。高垄播种,在一垄双行(覆膜)基础上,依土壤、气候条件,垄高可达15~20cm。该模式适用于东南沿海花生产区易涝地。该区传统的高畦多行种植模式,无法进行机械化标准种植和配套收获,应转为高垄(覆膜)播种。
(3)宽窄(大小)行平作播种。宽行距45~55cm,窄行距25~35cm。该模式适用于黄河流域花生产区和东北花生产区的旱薄地,原等行平作模式如无法改为垄作模式,应采用宽窄(大小)行平作播种,有利于机械化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
国内花生机械播种机械较为成熟,选择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花生(覆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播种、施肥、覆土、喷药、(覆膜、膜上覆土)等工序。露地花生播后要进行镇压。采用覆膜播种,播种行上方的覆土厚度应达到4~5cm,以引升花生幼苗自动破膜出土,省去破膜放苗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