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也可供西北冬春麦区小麦生产参考。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小麦品种类型、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调试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考虑与其他作业环节及下茬作物匹配。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推荐,选择适宜的小麦主导品种,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抗倒伏性强的品种;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的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则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
(二)种子处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播种前的种子药剂处理是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小麦种传、土传病害以及苗期病虫害的主要措施。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用包衣机、拌种机进行种子机械包衣或拌种,以确保种子处理和播种质量。
(三)整地。如预测播种时墒情不足,应提前灌水造墒。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用底肥。
1.秸秆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厘米,且抛撒均匀。
2.旋耕整地。适宜作业的土壤含水率15%―25%。旋耕深度要达到12厘米以上,旋耕深浅一致,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必要时镇压,为提高播种质量奠定基础。间隔3―4年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厘米,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应及时合墒。
3.保护性耕作。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保证播种质量。
4.耕翻整地。适宜作业条件:土壤含水率15%―25%。
对上茬作物根茬较硬,没有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小麦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整地。耕翻整地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整地质量要求:耕深≥20厘米,深浅一致,无重耕或漏耕,耕深及耕宽变异系数≤10%。犁沟平直,沟底平整,垡块翻转良好、扣实,以掩埋杂草、肥料和残茬。耕翻后及时进行整地作业,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表平整,满足播种要求。
二、播种
(一)适期播种。一般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度,半冬性品种为14―16度,春性品种为12―14度。具体确定冬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安全越冬情况等。旱地播种应掌握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原则。
(二)适量播种。根据品种分蘖成穗特性、播期和土壤肥力水平确定播种量。黄淮海中部、南部高产麦田或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播量一般控制在6―8千克/亩,基本苗控制在12万―15万株/亩;中产麦田或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播量一般控制在8―11千克/亩,基本苗控制在15万―20万株/亩;黄淮海北部播量一般控制在11―13千克/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5万株/亩。晚播麦田适当增加播量,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播量12―15千克/亩,基本苗控制在20万―25万株/亩。
(三)提高播种质量。采用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播种深度为3―5厘米,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无漏播、重播,覆土均匀严密,播后镇压效果良好。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播种时应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调整播量时,应考虑药剂拌种使种子重量增加的因素。
(四)播种机具选用。根据当地实际和农艺要求,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精少量播种机具,一次性完成秸秆处理、播种、施肥、镇压等复式作业。其中,少免耕播种机应具有较强的秸秆防堵能力,施肥机构的排肥能力应达到60公斤/亩以上。
三、田间管理
(一)冬前管理
1.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漏播及时浸种催芽补种。
2.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的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杆式喷雾机进行均匀喷洒,要做到不漏喷、不重喷、无滴漏,以防出现药害。
3.适时浇越冬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5度时开始浇越冬水。一般每亩灌水量为40立方米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低压喷灌、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
(二)春季管理
1.返青期镇压。对麦苗过旺和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应进行返青期镇压。可采用拖拉机牵引镇压器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提温保墒。
2.起身拔节期追肥浇水。浇水时间应视苗情和墒情而定,正常情况下,三类苗宜在返青期浇水,二类苗宜在起身期浇水,一类苗宜在拔节期浇水。根据肥料运筹方式结合浇水,同步施肥,可采用低压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
3.病虫害防治。起身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病虫害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各地应加强植保机械化作业指导与服务,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择适宜的药剂和施药时间;在植保机具选择上,可采用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电动喷雾机、农业航空植保等机具;机械化植保作业应符合喷雾机(器)作业质量、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4.肥料运筹。根据地力基础和产量目标确定肥料用量、时期及底追比例(见下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深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全部底施。
免耕播种时种肥要选用氮、磷、钾有效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施用量一般40―50千克/亩,肥料应施在种子正或侧下方3―5厘米处,肥带宽度宜在3厘米以上。追肥根据苗情长势而定。
四、收获
目前小麦联合收获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质量,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同时做到割茬高度≤15厘米,收割损失率≤2%。作业后,收割机应及时清仓,防止病虫害跨地区传播。
五、注意事项
作业前应检查机具技术状况,查看机具各装置是否连接牢固,转动部件是否灵活,传动部件是否可靠,润滑状况是否良好,悬挂升降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播种机播种量及施肥量调整准确,各行均匀。植保机具作业后要妥善处理残留药液,彻底清洗施药器械,防止污染水源和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