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情况的报告
2008-12-08   来源:安徽省农机管理局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大省,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机原值32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468万千瓦。多年来农机供销两旺,拖拉机以每年5万台以上的速度递增,保有量达到247万台,配套农机具534万套。尤其是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发展速度更是惊人,10多年来,每年以5000多台的速度增长,截至目前全省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经达到7.4万台。农用运输车和插秧机近几年也以较快速度递增,尤其是插秧机,2004年底全省插秧机保有量不足300台 ,时隔4年,截至目前,全省插秧机保有量已经达到3750台,增长11.5倍。
 
  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农业装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该省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除栽植环节外,其他环节水平已经超过60%以上。据统计该省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48%,超过全国3个百分点,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质量和农机化服务质量也得到较大提升。总结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农机新产品不断涌现,复式的高档的农业机械不断投入市场。如收割机械,90年初期的割晒机和简易的收割机现在已经退出收割市场,取而代之的已是高档的联合收割机。该省7万多台收割机中,洋马、久保田、井关等进口高性能收割机达10000余台,占总保有量的14%;福田、沃得等国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达40000多台,占总保有量的54%;多功能播种机、高性能插秧机、茶叶生产加工机械等近些年来也不断推出并投入市场,目前,该省精量播种机保有量25.2万台,茶叶加工机械12万台,套。由于性能稳定,安全性、可靠性较好,深受农民欢迎。
 
  (二)农机供应私营化、品牌化格局已经形成。目前该省农机供应企业为私营企业和少数股份制企业,国营农机公司有的倒闭,有的改制,现在已全部退出市场,承担农机供应任务的主要是农机个体经营者。经营市场逐渐向品牌专营化和农机超市方向发展,省会合肥,宿州、亳州等地建立了功能较齐全的农机供应大市场。在农机供应方式上,品牌产品农机专营公司占主体,如洋马农机经营公司、久保田农机经营公司、福田农机经营公司。这种销售方式有利于产品的质量保证。
 
  (三)售后服务呈现专业化和企业化现象。从调研的情况可知,该省现有农机供应企业2750多个,有相当一部分是某一企业产品的专营公司。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售后服务主要是生产企业承担。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大部分生产企业均很重视售后服务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服务网络。不仅安排常年的三包技术人员在各地巡回服务,而且在大忙季节还增加维修技术人员到销售网点和农村,及时提供技术服务。 一些大的生产企业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使用者驾驶操作技能,保证了机械的正常使用,减少了人为故障和质量纠纷,使用者较满意 。
 
  (四)农机作业市场日趋成熟,跨区作业半径日趋合理,作业质量比较理想。该省农机作业市场与全国情况大致相同,小麦、水稻收获市场已经成熟,并逐渐趋向合理。受作业价格和作业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跨区作业半径明显缩小, 大批量机械大距离的跨区已经不多,基本上是在本省或邻省范围内作业。机械化耕整地、机插秧跨区作业已经起步,发展势头较好;无论是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插秧还是机械化收割,其作业质量均能满足农机要求和农民需要。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 。如成立农机质量投诉站、农机购机补贴产品质量投诉站,这些投诉站不仅独立开展农民的质量投诉,而且还在全省73个县市区聘请了144名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员,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无论是农民还是企业,有质量投诉的均能在第一时间有人有机构受理和处理。去年以来他们省级质量投诉站直接受理投诉60余件,接待农民来电来访80多人次。还直接受理和处理全国人大信访中心、省人大和省政协信访部门转交的4次投诉案件。
 
  (二)主动开展质量监督活动。根据农民投诉和农业生产需要,该省局还加大了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不仅在农忙季节组织若干个检查组深入田间地头检查了解农机质量问题,而且还多次委派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直接到投诉农民家中和到农机生产企业,现场处理农机质量投诉问题,部分农机投诉情况见附件。近两年,省局共委托省农机质量投诉站受理农机投诉65起 。
 
  (三)强化质量宣传,努力提高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多年来,他们比较注重质量宣传,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向农民机手宣传农机质量保护意识。在每年的“3.15”活动期间,一方面,积极配合农业部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在全国开展的农机质量投诉“3.15”统一大行动,另一方面,印制质量宣传单和相关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群众。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各级农机部门免费发放质量宣传资料多达10万多份。 通过活动,增强了消费者质量意识,帮助提高了农民在选购和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的维权意识、投诉知识,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问题该怎样投诉,找谁解决问题等。较好的解决了质量纠纷等问题。
 
  (四)重视农机维修、作业等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农机驾驶员、农机操作工、农机维修工的职业技能直接影响到农机作业质量和农机维修质量。为此,我们近几年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省建立了48个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每年累计鉴定农机驾驶人、农机操作工、农机维修工等各类农机人员1万多人。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化质量问题主要突出在三个方面:
 
  (一)通用型农机零部件和小型农机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农机维修,影响农机安全生产。部分小型农机制造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安全性,尤其是可靠性较差,农民意见大,也是近年来农民投诉的重点。
 
  (二)农机质量监督职能不清,监督缺位。从法律授权角度,农机化促进法出台前,农机部门对农机质量尚无监督和处罚等执法权,促进法出台后,农机部门对农机质量获得有限的执法权(促进法的第十二条第三款内容),但这难以应对目前的开放式的农机市场,很难甚至无法解决农民的农机质量投诉问题。
 
  (三)农机部门执法手段落后。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对农机部门关于农机质量监督要求较多但投入较少,农机部门既无执法经费又无执法设备, 农机质量执法条件是相当的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的农机化发展形势,尤其是不能适应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机质量的要求。
 
  四、 两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依法完善农机质量标准规范。在看到农机质量总体提高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农机产品,尤其是国产农机质量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可靠性问题,通用性问题,先进性问题等。除加强技术创新外,我们应该加强和完善农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标准提高质量。
 
  (二)要进一步依法明确农机质量监督的职责。当前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从形式上来看,监管分三个阶段,即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使用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主要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农机部门无权监管,农机使用阶段农机部门也仅有调查和公布调查结果权。由于农机行业的特殊性和使用群体的特殊性,农机市场和农机质量监督严重缺位,因质量纠纷每年引起农民投诉和上访的案件均比较多,虽然农机化促进法和相关部长令对农机化质量监督有一些规定,但远不能满足现行农机质量监督要求,建议加大农机质量监督法制化建设,完善农机部门关于农机质量监督职责。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83693-1.html

标签:农机 报告 情况 质量 安徽省

上一篇:浙江省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工作调研情况的汇报
下一篇:湖北省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