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徐州市贾汪区历经15年的发展历程,该区农机管理部门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努力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各项策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机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贾汪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持。
一是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加,农机种类繁多,功能齐全。1994年,全区大中型拖拉机348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6万千瓦,无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播种机等;到2008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万千瓦,农机总值3.8亿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432台,稻麦联合收获机67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5台,水稻插秧机72台、玉米精少量播种机475台,各种配套农机具18621台套。截至目前,农业机械总动力是15年前的2倍多,大中型拖拉机增加了10倍。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度的增加,各种新型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和农业机械由低性能的小型机具向高性能的大中型机具发展,使农业机械由区划时的只限用于粮食生产种植,到现在扩大到面向农、林、牧、渔以及农产品加工、农村运输等各个方面,进入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广大服务领域,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76%左右。
二是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水稻机械化栽植、机械化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特别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使用,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该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目前,全区已拥有秸秆还田机359台,改良了15万亩的生态优质良田,每亩每年可增收节支120多元。
三是全区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范围日益扩大。近年来,该区农林局按照“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企业化”的指导思想,树立“提高和强化区镇村两级服务水平、大力扶持农机大户”的服务思想,积极建立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狠抓区、镇村和农机户三个层次的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合作社+农机户、协会+农机户、农机大户+农机户”三种发展模式,以促进农机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目前全区有区级农机作业协会一个,拥有会员500多人,作业机具400余台,年作业量约60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入社社员100余人,入社机械135台,作业量3万亩以上;农机作业队77个,农机大户112户,每年仅跨区机收收入就约4000万元,平均为农民增收20元。在各级服务组织的推动下,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已经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方向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夏秋水稻小麦的机耕、机收服务向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和冬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等多个领域扩展,农业机械化正向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
四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了农机化的迅速发展。自2004年国家实行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以来,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把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作为推进农机化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和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新技术,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自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该区农民购机享受各级补贴资金1000多万元,受益农户近1500户,全区呈现出了农机户竞相购机,农民踊跃用机的良好局面。以各级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个人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资机制已初步建立。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了全区农机装备结构,促进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步伐,同时也带动了林、牧、渔业的发展。
五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全面建设。贾汪区农机执法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从小到大。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加强对农机作业市场、农机营销市场、农机维修市场监督管理,农机事故得到大幅度下降。至2008年底,该区平安农机镇占全区的40%以上;农机市场的产品合格率在70%以上,极大地保证了农机的安全使用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