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的热切期盼
2009-01-15   来源:安徽日报   

  “当前,我省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加速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成为许多参会的政协委员共同的呼声。
  
  流转正当时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我国农村政策的基石。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安排造成的农村土地逐次细化,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委员赵岩认为,这种土地分配状况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农民就业的分化,不利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不利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迫切呼唤土地规模经营。”委员赵皖平分析说,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重逐年加大,约有1000万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巨大空间;农民人均收入的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例逐年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为土地的流转带来了可能;农业的开发程度不断提高,农机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快速传播应用,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能人快速崛起,“三资”对农业的介入,为土地流转创造了良好条件。“积极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让土地向大户集中,正当其时。”
  
  流转防偏向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激活土地生命力。由于土地流转还处于探索阶段,受思想观念以及流转环境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问题。委员们提醒各地防止流转偏向。
  
  “如何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是各地必须关注的问题。”委员李平说,农民在土地流转的各方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在制度设计和管理上有漏洞和欠缺,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就难以弥补。
  
  民盟的一位委员认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倾向值得关注。他说,有些地方流转出来的土地由传统的粮油生产转向发展高效农业,主要是高效经济作物、畜禽养殖业和设施园艺业等。但是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粮食主产区都去发展高效农业,谁来种粮?如此下去,粮食安全将难以保证。
  
  “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是导致土地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民建的一位委员说,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有不少是采取口头协议进行流转;有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没经过农户同意,将土地流转给第三方经营;部分村组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直接充当土地流转主体。他提醒各地要充分尊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任何手段使农民失去承包的土地。
  
  流转须循序
  
  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委员们建议实事求是地依据各地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加速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分化,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委员赵岩认为,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农民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商贸等经营服务,使农民逐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土地流转与土地市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目前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省民革的一位委员建议,建立和健全土地交易市场,推进土地经营权市场化。同时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为土地流转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采用多种形式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
  
  由于土地承包权在农民手中,农户改变土地性质的现象为数不少。委员陈树远认为,政府要加强引导、服务和监管,一方面稳定耕地面积,同时将土地流转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土地流转依法有序进行。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对鼓励土地流转非常重要。”委员甄长丰建议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财政和金融支撑体系,对转包农民土地较多、规模化经营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加快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忧。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83492-1.html

标签:农机 流转 土地

上一篇:山东实施农机科技贷款推动新型农机工业快速发展
下一篇: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对全省农机化工作提出五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