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下旬以来,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降水偏少,旱情不断发展升级,为1961年以来三个最严重干旱年份之一,全省受旱面积达2669.4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78%,其中严重干旱1155.8万亩,点片死苗135.3万亩,苗情形势十分严峻。据最新气象预报,近期安徽省淮北地区仍无明显降雨,旱情将持续发展,灾情将进一步加剧,抗旱保苗进入关键时期。
面对多年罕见的灾情,安徽省农机系统反应迅速,积极落实农业部和省政府紧急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投入抗旱保苗工作。
元月16日省政府抗旱保苗会议后,安徽省农机局立即拿出方案,率先启动抗旱机具购置补贴工作,专项安排补贴资金1500万元到旱情较为严重的6个市23个县、区,鼓励农民先行购买,在严格执行购机补贴政策的前提下,要求各地特事特办,简化手续,上门服务,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把机具补贴到位,投入抗旱保苗作业。19日,省农机局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抗旱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旱区农机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23日,《安徽日报》专版向社会公布抗旱保苗应急机具补贴目录。2月2日,省农机局又作出决定,对农民购买抗旱机具不受选型目录限制,不受经销企业限制,不受原分配资金额度限制,并将抗旱急需的排灌机具配套用水管纳入抗旱机具补贴范围,补贴率为25%,鼓励农民多购抗旱急需的机具,保证抗旱实际需求。同日,省农机局还派出3个农机专家工作组前往重点旱区,了解抗旱机械供应和补贴进展情况,指导督促各地开展技术和维修服务。3日~5日,按照省政府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省政府督查组前往旱区,了解旱情、苗情和抗旱保苗情况,督查指导抗旱保苗工作。
安徽旱区各地农机部门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均成立应急组织,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包村驻点,深入一线做好技术服务与后勤保障工作。各地积极协调农机供应、维修网点保证抗旱机具及零配件供应,延长服务时间,并组织成立了由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组成的抗旱服务队投入抗旱作业。萧县政府还要求县农机局牵头成立抗旱服务总队负责全县抗旱工作,整合抗旱资金,统一购置机具,无偿交付抗旱服务组织和农民使用。
目前,各地抗旱机具补贴工作全面启动,补贴机具已经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月4日,全省共投入抗旱机械48.1万台(套),灌溉小麦2011.6万亩,占受旱面积的75.4%。
面对多年罕见的灾情,安徽省农机系统反应迅速,积极落实农业部和省政府紧急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投入抗旱保苗工作。
元月16日省政府抗旱保苗会议后,安徽省农机局立即拿出方案,率先启动抗旱机具购置补贴工作,专项安排补贴资金1500万元到旱情较为严重的6个市23个县、区,鼓励农民先行购买,在严格执行购机补贴政策的前提下,要求各地特事特办,简化手续,上门服务,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把机具补贴到位,投入抗旱保苗作业。19日,省农机局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抗旱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旱区农机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23日,《安徽日报》专版向社会公布抗旱保苗应急机具补贴目录。2月2日,省农机局又作出决定,对农民购买抗旱机具不受选型目录限制,不受经销企业限制,不受原分配资金额度限制,并将抗旱急需的排灌机具配套用水管纳入抗旱机具补贴范围,补贴率为25%,鼓励农民多购抗旱急需的机具,保证抗旱实际需求。同日,省农机局还派出3个农机专家工作组前往重点旱区,了解抗旱机械供应和补贴进展情况,指导督促各地开展技术和维修服务。3日~5日,按照省政府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省政府督查组前往旱区,了解旱情、苗情和抗旱保苗情况,督查指导抗旱保苗工作。
安徽旱区各地农机部门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均成立应急组织,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包村驻点,深入一线做好技术服务与后勤保障工作。各地积极协调农机供应、维修网点保证抗旱机具及零配件供应,延长服务时间,并组织成立了由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组成的抗旱服务队投入抗旱作业。萧县政府还要求县农机局牵头成立抗旱服务总队负责全县抗旱工作,整合抗旱资金,统一购置机具,无偿交付抗旱服务组织和农民使用。
目前,各地抗旱机具补贴工作全面启动,补贴机具已经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月4日,全省共投入抗旱机械48.1万台(套),灌溉小麦2011.6万亩,占受旱面积的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