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农业怎么做?金融危机下团场作物种植如何优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调整?”八十八团带着这样的问题,根据兵团党委提出的“围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粮业、棉业、果蔬园艺业、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等基地做大,打响品牌,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经济发展思路,结合本团实际,确定了“增粮、稳油、突特”提升种植业产值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种植业向产业化、规模化、节能化发展。
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来势迅猛。从中央到兵团一再强调“扩大粮食生产,拉动内需”,作为五师小麦主产区,八十八团抢抓机遇,积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今年,该团在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的同时,充分发挥兵团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西北五省区小麦品种试验单位的优势,加大春小麦种子繁育、选育科研麦种子产业化发展。
油葵制种是八十八团近年兴起的“朝阳产业”。在油料市场趋向低谷的大背景下,八十八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本团有利条件,侧重油葵制种业的发展,并与种子销售企业建立稳定的订单购销机制。使小麦制种与油葵制种齐头并进,步入“龙头带基地、产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真正成为这个团职工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团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日前八十八团与农五师农科所正式签署了《脱毒马铃薯供种协议书》,从而使该团摆脱了从内地引进种薯的局面。今年该团依托农科所脱毒马铃薯繁育的成熟技术,将获得15万株的优质种苗。这是该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马铃薯规模化经营,将传统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的一个典范。
马铃薯作为八十八团的传统农作物,该团有着四十多年的该作物种植史,过去粗放经营,使得马铃薯没产量、没质量、效益低。为了打破马铃薯产业发展瓶颈,八十八团建成了兵团首个国家马铃薯生产标准示范基地,为了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和效益,团场在改良薯上做文章,加大农业新科技的投入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与科研单位合作培育适合本团的种薯。依托被列入“兵团首批脱毒薯生产基地”的优势,加快了马铃薯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了鲜食型、加工型等13个品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种植结构。在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马铃薯淀粉厂,职工实现了定单种植,马铃薯也就地转化为商品。去年,全团马铃薯总产达到8000多吨,较往年增加3000多吨,全团人均增收达到2000元,如今的马铃薯的产业成为职工致富增收的主渠。今年,该团还将依托靠近阿拉山口口岸的优势,着力打造“北疆牌”蔬菜马铃薯出口中亚各国,拉长和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要种植业持续、稳步发展,保护土地、提高土地效益是关键”。 八十八团党委秉承中央、兵团到师党委的建设“三大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土地的科学使用和保护上做文章,推广“两节一用”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即:“节约用水、节约能源、使用新的农业科技”。2008年该团投入专项资金推广节水滴灌面积3000亩,每亩耕地节水率达65%,并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做到土地“少入多出”;同时该团进一步加快番茄“温室育苗移栽”技术推行,延长番茄的生长周期,提高作物的产量;加大农家肥的施用量和面积,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打造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提高作物的核心竞争力。据悉,2008年,该团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番茄最高单产达到9.4 吨,创造该团番茄生产的新记录,由于产量大、品质好,面对市场是供不应求。
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得该团职工偿到了发展科学种植的甜头,如今,发展节约生态农业的理念正在职工意识中形成。
面对2009年的新形势,该团党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引导职工在农作物种植 “规模化”“节约化”和“科技兴农”上下深功夫、做好产业“链条式”发展文章,走出一条“循环节能农业”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