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60年沧桑巨变 湖南张家界农机化成就辉煌
2009-11-02   来源:湖南省农机局   

  一甲子岁月如歌,歌唱着湖南张家界农机人不畏艰难、团结奋进的壮志豪情;

  一甲子往事如画,描绘着张家界农机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锦绣篇章。

  忆往昔,农机化起步迟,发展慢,步履坎坷多沧桑。

  大庸县(张家界市的前身)在解放初期,全县除了过去留下的水力筒车、人力水车和水磨、水碾、人力水力弹(轧)花机外,其它机具几乎是一片空白。1956年,第一台737型人力打稻机在大庸县问世。当年,还引进了16台日本产的人力喷雾器,在热水坑(现在的大桥办事处热水坑居委会)安装了5台用于抽水抗旱的煤气机。1958年,国家又投资购置了6台国外中型拖拉机,在大庸县建立了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全县人民开天辟地第一次看见了“铁牛”。

  农业机械化的初步发展,开阔了广大群众的眼界,让大家亲眼看到了机械化对于抵御自然灾害,减轻劳动强度,增产增收和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60年至80年代,由于农业生产得以重视发展,大庸县双季水稻面积开始推广扩大,农副产品的增多,集体经济的繁荣壮大,群众对加工、运输、植保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截止1980年底,全县共发展农用汽车53台、拖拉机292台、加工机械3233台(件)、植保机具10902台(件)。全县34个公社有22个建立了公社农机站,11个公社有了自己的农机修造厂(间)。全县共有农机职工227人,社队亦工亦农的农机人员2093人。大庸县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过去那种“吃饭靠老天,运输靠两肩”的时代开始发生了改变。

  看今朝,农机化势头强,发展快,前进征程多辉煌。

  1989年大庸改建张家界市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出台了《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发布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还连续6年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将“加快推进农机化”作为28项政策措施之一予以了明确。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相当大,含金量相当高,令人鼓舞,振奋人心,强烈激发了张家界市广大农机人的工作热情和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高涨。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的鲜明态度,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出了国家大力支持农机化发展的强烈信号。同时,也充分表明,关心和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农机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前所未有,农机化发展的形势更加美好。

  “农民购农机,政府有补贴”。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张家界市已累计使用补贴资金近2000万元,惠及9854个农户,解决8316个劳动力就业,发展致富8000多个家庭,带动社会资金7000多万元投入农业机械的发展。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农业机械总动力急剧攀升,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跨区作业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大幅提升。截止2008年12月底,全市农机装备总量已经达到80.90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33台,配套农机具1700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509台,水稻插秧机14台,耕整机2847台,联合收割机382台等农机具;全市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26%;全市农机行业从业人员3.2万人,其中农机专业户5148户,农机大户216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30个。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进行农机化作业已经成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机产业在全市农民纯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2008年农机经营作业纯收入达到2亿元,其中为农民节支增收1.6亿元,人均实现增收80元。

  60年励精图治,60载沧桑巨变,张家界市农机化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低效能到高效能,全市农机化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为张家界大力发展城市农业、旅游农业和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未来,张家界市农机化事业必将风云激荡大发展,继往开来再辉煌!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82434-1.html

标签:农机 成就 辉煌 张家界 湖南

上一篇:江西宁都:“三秋”农机安全生产有保障
下一篇:泽州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