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扶持下,吉林白城农业机械化事业全面发展,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跃居全省第一。近几年来,在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扶持下,白城农机事业全面发展,突飞猛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白城市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跃居全省第一。国家实施的“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优质粮、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等项目,激起了农民购机的热情,使全市的农机化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几年来国家给予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多达2.9亿元,拉动农民资金8.8亿多元,全市购买农业机械总投入11亿多元,相当于前50年农机投入的总和。农民仅利用这些补贴资金就购进了稻麦收割机、旋耕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各种农业机械15149台,其中插秧机1251台,水稻和玉米收获机械1658台,各种拖拉机7358台,配套农具4982台套,使白城的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2007年的第三位跃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20多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6万多台,配套机具达到14万多台套。
白城市农机化作业水平迈上新台阶。到2008年末,全市的农机化作业量达到了8799万标亩。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到1372.4万亩,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76.2%、54.2%、1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1.54%,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市的水稻、小麦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耕作机械33.9万台(套),其中大型耕作机械13.8万台(套)。水稻机械育插秧和玉米机收一直是白城的“瓶颈”, 通过农机直补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的带动,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玉米收获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到目前为止,全市有水稻插秧机2793台,水稻和玉米收获机械2131台。今年全市水稻的机插面积达到了82万亩,机械收获面积达到123.6万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1.6%。玉米机收面积47.1万亩。机械化让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也使更多的农民开始从事农机化专业经营。截至2008年末,全市各类农机从业人员达到140619人,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应运而生,他们集种植、农机租赁、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从事多项社会服务于一身,不但为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务,还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农机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有4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原值20万元以上的)612个,农机户(农业机械原值20万元以上的)1110个,今年新增农机大户400多个。
白城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彰显强大优势。针对土质瘠薄、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白城市引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镇赉县和通榆县被列为吉林省的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大安等地也成为了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目前,全市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了25.6万亩。白城农机部门不但成功地制定了适合本市的秸秆直立和留高茬两种模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又成功地研制出“翰海1号”和“翰海2号”两种免耕播种机。今年年初,在通榆县又启动了“百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程”。实践证明,引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在大旱之年,保护性耕作玉米表现了独特的抗旱优势。通榆县农民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第一,开展保护性耕作,一年用工也就是22个,而传统耕作却要干48天的活。第二,他们每垧地要比传统耕作少投入七八百元钱,减少了成本之后,还在大旱之年获得了1.5万多斤的产量。以往一年年的守着这点儿地,干不了别的,而今腾出了身子可以多包几垧地,也可以到外面去打工挣钱了,效益增加了很多。第三,地里边用秸秆覆盖地表,既抗旱保水也增加了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