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黑龙江农垦宝泉岭农场推出1500万元的购机计划,将购买116台套现代农机先进设备,一台台红色的战车正整装待发,吹响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号角。
宝泉岭农场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这一主题,以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为突破口,通过加快农机更新步伐、调整种植业结构、提升场县共建能力三部主旋律,力争今年达到粮食总产18万吨,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的目标。
通畅农机装备“大动脉”
60年前,宝泉岭农场只有6台52马力的纳齐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和2台万能式拖拉进。60年后,宝泉岭农场拥有各种拖拉机1100台,各类收割机137台,各种配套农机具3500多台(套)。宝泉岭农场把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支撑点,通过示范推广与科技带动加快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步伐。
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他们必须依靠科技种植。在2009年经历前期干旱、后期内涝的恶劣天气下,宝泉岭农场第九作业站种植户廖开林种植的玉米每公顷产量达到10吨,这主要得益于应用美国满胜9行气吸式精播机。使用该播种机械后,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多道工序,其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施肥量均能任意调整。通过应用新的播种机械播种作业,深浅一致,出苗整齐,抗旱效果显着,同时,还具有节约种子、播种准确、不用人工间苗等特点,并且产量可提高15%以上。去年,这个场仅用7天就将37.2万亩粮豆作物全部播在了高产期,比上年同期提前10天完成播种。
宝泉岭农场自2004年以来,累计投资5743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300台(套),建立现代农机装备区7个,购进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农机装备93台(套),拥有各种拖拉机1100台,各类收割机137台,各种配套农具3500多台(套),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旱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6%以上,水田达到96.67%以上。
唱响结构调整“增收曲”
“虽然想种水田,但传统水稻种植耗时耗力,很难下决心种水田,现在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种水田一点也不难!”宝泉岭农场第二十四作业站职工董拥军说。去年,董拥军种植的10公顷玉米,由于种在低洼地上,受到后期集中降雨的影响,公顷产量只有7吨,勉强闹个平衡账。今年,随着宝泉岭农场投资158万元建设高标准的浸种催芽基地,他今年毫不犹豫地将旱田改成水田。现代装备农机装备水平提高了,许多种植户让“畏难”的高产高效作物的种植变的不难了,促进了宝泉岭农场种植结构不断向高产高效作物优化。
2010年,以旱田为主的宝泉岭农场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通过农机现代化带动水稻生产标准化。在宝泉岭农场年初制定的“1500万元设备购置计划”中,大幅度提高先进水田现代农机的投资比重,水稻生产新增投资已达418.5万元,为水稻生产增产增效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玉米、大豆这些宝泉岭农场的传统优势作物的扩大提高。今年,这个场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南部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播种面积90%;西北部白浆土质的作业站玉米面积要达到播种面积的60%以上。要提高粮食的产量,必须提高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大马力收割机的引进,仅在原垄卡种一个指标上,就比常规作业能节省32元,现代农机的节本增效能力对种植户吸引力极大,直接促进了农场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拓宽场县共建“致富路”
2009年,宝泉岭农场生产技术部3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受“龙江第一村”甘南县兴十四村邀请,对该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大马力应用技术指导和培训。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技术人员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在兴十四村刮起了一阵漂亮的“北大荒现代农机旋风”。
宝泉岭农场从1955年就开展支援萝北周边的建设,积极鼓励职工走出去,近几年,通过加大跨区作业面积和农业新技术输出的方式来提升场县共建水平。
宝泉岭农场创新开展场县共建工作,根据共建地区的发展水平,推出不同的共建模式:对于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他们采取大机械直接跨区作业的办法,而像兴十四村这样生产水平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他们则直接采取经验交流、技术输出的办法。 凯斯385拖拉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联合整地机730C对兴十四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因此,农场的技术人员就从大马力拖拉机的使用与保养以及机组田间作业调整入手,进行全面细致地讲解,并进行示范操作,使他们熟练掌握现代农机装备应用技术。
“铁马”驰骋犁新篇,伴随农机更新步伐激昂的旋律,宝泉岭农场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周边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必将续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