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玉米机收带来大变化
2010-12-10   来源:农民日报   

  今年秋收高峰时,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这个全国着名的商品粮基地,往年玉米地里人头攒动的景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玉米收割机在“忙碌”着。

  科尔沁区地处世界黄金玉米种植带,是我国东北玉米带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13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90万吨,占该区粮食生产总量的80%以上,而玉米收获劳动强度大,约占玉米种植总劳动量的65%。早在2000年间,科尔沁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技术问题就基本解决,攻下玉米机收这个制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瓶颈”和最后“堡垒”,成为科尔沁区的主攻方向。

  为推进玉米机收,科尔沁区多次组队赴山东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考察,筛选机型,到后来的引进、试验、示范,从拖拉式到背负式,再到自走式,从无扒皮装置到有扒皮装置,秸秆处理从单一的还田型到可回收型,在技术、机具适应性等方面已越来越成熟,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总量达到350多台,玉米机收率38.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从2004年起,科尔沁区每年都要举办玉米机收现场演示会,同时举办技术培训班对农民群众进行集中培训和“手把手”、“面对面”单独指导。老百姓信奉“眼见为实”,在2007年就出现了“排队等机收”的场面,实现了从“要我机收”到“我要机收”的可喜转变。

  2007年,科尔沁区成为内蒙古首批中央农机补贴资金发展玉米收获机的试点。几年来,科尔沁区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实行购玉米收获机优先补贴、累加补贴等,从最初仅仅依靠“中央政策补贴”,到“中央补贴30%的基础上区财政再补贴15%”,再到镇级再补贴一部分,政策越来越好,群众购机、用机热情也一年比一年高。截至目前,科尔沁区已累计发放玉米收获机购机累加补贴及“以奖代补”330多万元。

  为整合资源,实现购机户和农民“双赢”和利益最大化,科尔沁区还大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进程,目前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11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0多台(套),配套机具300多台。今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科尔沁区余粮堡镇“日新”农机合作社当家人杨友仁感触最深。他在2005年第一批购买了玉米收获机,并在两年前牵头组建这家合作社,目前拥有包括8套玉米收获机在内的30多套大型农机具,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能服务周边10多个村屯。机手们通过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比单机分散经营增加20%至30%的收入!

  说起玉米机收的好处,科尔沁区庆和镇顶合兴村36岁的戴晓勇说:“我今年新买了904型胶轮拖拉机,总价14.3万元,只花了10.6万元,享受国家补贴3.7万元。以后自己家30多亩地翻、旋、耕、种、收不愁了,还能为周边村屯的乡亲们服务,一年能收入4万元。”。仅2009年以来的两年间,科尔沁有机户就实现了玉米收获作业纯收入4050万元。

  余粮堡镇三街村村民暴风起的爱人这样说道:“丈夫和孩子在外地打工,每年秋收时,不管在外多远多忙都要赶回来。今年家里的10多亩玉米都是机收的,又快又省事,我一个人看着就行了。”。玉米机收使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不用再赶回来秋收,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区农牧业局王占华副局长给算了一笔账:人工收获1亩玉米需1.7个工作日,而一台3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配备人员4个,每天可收获玉米60-80亩,是人工收获的近30倍。今年雇工收获1亩玉米需110元,玉米机收作业每亩费用为50-60元,同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作业每亩可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50元左右。生产效率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这样算下来,今年玉米机收50万亩可节约人工80多万个,为农户节支2500万元!

  科尔沁区计划到2011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450台,机收率达到50%,到2015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000台,全面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80917-1.html

标签:农机 带来 变化 机收 科尔沁

上一篇:设施农业成福州农民的富民产业
下一篇:湖北十堰农机监理所到郧西检查指导冬季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