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山东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实现“双丰收”
2011-02-10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刚刚过去的2010年,可谓山东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丰收年,全年有1.8万人接受培训,是国家下达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的2.5倍。参训人员不仅完成了培训课程,还相应获得了农机驾驶证、职业技能证,操作技能水平、作业服务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实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双丰收”。

  改善教学条件:打铁还要自身硬

  山东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取得质和量上的“双丰收”,与其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学软、硬件条件,提高农机培训能力分不开。

  山东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想培训出优秀的农机手,首先我们的教学设施要上去,我们的师资队伍要够优秀。”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推进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深入开展,2010年,山东省把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作为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基础,专门制定了《山东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承担培训的机构一般应具备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的标准条件。为达到《办法》规定的标准条件,取得相应的培训资格,山东各市县农机化学校均加大了培训基地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去年共投入办学资金640多万元,新增培训教师83人,先后有300多名师资人员重新走进课堂,加班“充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我们翻新了校舍,更新了教学车辆,还购置了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位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办学资金的进一步投入,山东阳光工程农机化培训的教学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甚至一些县还配备起了教学车,建立了流动培训学校,使培训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民高效。

  除了注重资金投入以提升教学硬件条件,山东省还注重师资队伍的培训投入,以提升阳光工程农机化培训的软件条件。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专门举办了农机化学校及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教学人员培训班,就培训内容进行规范,对培训形式进行统一,使农机培训水平和培训能力明显提高,教学手段逐步向现代化迈进。在软、硬件建设的双投入下,截至目前,山东全省有111所县农机化学校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占学校总数的92.5%。其中有60所农机化学校被确认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基地。

  承担培训任务:讲主动、讲协调、讲配合

  据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介绍,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自2009年组织实施以来,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好评,农民参训热情高涨,尤其是购机农民对阳光工程培训需求极为迫切。为此,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主动向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技教育司和山东省阳光工程办公室、财政厅反映,及时提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方案、培训成本及组织领导、培训实施、项目监管、工作宣传、检查验收等任务完成措施,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最终,农业部、山东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将山东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指标由原来的7000人,增加到14000人。当地财政亦在中央投资的基础上,追加投资470.4 万元,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补贴标准由每人248元,提高到每人460元。

  山东各地在安排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计划指标的同时,也主动加强了与当地阳光工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农机化学校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机防手,农村特色二、三产业等阳光工程培训计划3780人。2010年,阳光工程指标总数和山东省财政投入额度分别比上年增加9.4%和75%,是“十一五”以来投入最多的一年。

  制定培训方案:满足学员不同需求

  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从业服务人员不断增加,机手对农机技术知识需求范围不断加大。为此,山东省按照农业部《阳光工程农机手培训规范》的要求,在培训方案上进行了科学谋划,在开展农机驾驶操作技能、设施农业技术等普及性培训的同时,针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深入开展农机维修、农机化技术服务等专长性培训。

  “新购机农民、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以及设施农业设备操作等人员是我们的突出培训对象。”山东省农机办介绍,他们把农业部组织编写的《大中型拖拉机》、《农业机械修理》以及《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实用技术》作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统一教材。在培训内容上,以提高技术能力为重点,主要搞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等主推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农机驾驶、操作、安全生产等驾驶技能培训,农机维修、保养、营销、加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各市县农机校、农机推广站、农机修配站、农机监理站、农机生产企业等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这种有计划、分重点的培训安排,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反映良好。

  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的培训就是为了让购机农民能‘用得好、出效益’,让农民群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山东省农机办告诉记者,为保证阳光工程培训质量,山东各地在培训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将理论授课、实地操作、经验交流有机结合,确定了200多个农机操作实习点,邀请厂家技术人员为机手讲解新式联合收割机、花生收获机等农机维修、保养、调试和操作常识,组织参训机手和农民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到相关合作社、农机大户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学习,亲自感受农机化培训效果。

  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阳光工程培训期间,各承担培训的机构共制作教学课件达1280多个,运用多媒体教学占教学总量的70%以上。此外,实行“一训三证”。学员在享受国家阳光工程培训政策的同时,参加一次培训,经考核可同时获得农机驾驶证、职业技能鉴定证,满足农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为方便农民学习,山东各地还在乡村、企业设立农机培训教学点1500多个,组织农机送教下乡1200多人次,在田间和维修点举办培训班130多期,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培训进村、教员入户”。

  完善四项制度:确保培训实效

  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是利民惠民的大实事大好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为把好事办好办实,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也积极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培训实效。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要求各地及时报备培训实施方案、培训机构、每期培训台账、每月培训进度和培训工作总结等,然后对各市材料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去年通过山东省农机化信息网发布的信息共有340余条。此外,各级有关农机管理部门也组派人员200多人次,定期、不定期到教学点进行课堂巡查,对培训情况进行督导,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学员反馈,也安排专人按不低于参训人员5%的要求,对各地参训农机手随机进行电话回访或家庭走访,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形式的认可度、培训程序的规范度、培训政策的执行度,以便不断改善教学管理,增强培训效果。去年共计回访学员701人,学员反馈满意度达96%。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还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对培训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分配培训计划任务的重要依据。通过完善材料上报、培训巡查、学员回访、工作评价这四项制度,严格监管,确保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实效。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80703-1.html

标签:农机 实现 培训 阳光 工程 山东

上一篇:山东省确定“十二五”农机化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下一篇:广西:创新思路 科学谋划“十二五”农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