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开的济宁市农机化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全市力争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水稻栽植、玉米收获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2个、5个、3个百分点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970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58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35亿元。实现农机安全无事故。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2011年农机补贴资金全面落实。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农机作业补贴、报废更新补贴、保险补贴等新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促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引导大型高效节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落实深松作业补贴政策。运用各级农机补贴资金优先补贴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水稻栽植、收获和经济作物机械,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
二是主攻玉米水稻和经济作物机械化。继续抓好玉米机收、机械直播和秸秆还田工作,力争玉米机收率、机械直播率、秸秆还田率分别达到85%、87%、93%以上。集中精力主攻水稻机插、机收两个环节,力争年内机插秧面积突破4万亩,机收面积突破30万亩。大力实施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重点推进花生、大蒜、薯类、棉花四大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努力扩大机收、机播面积。加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组织协调和跨区作业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益。
三是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小麦机收-玉米直播一条龙作业模式,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利用效率。突出抓好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土地深松技术推广,力争全市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突破130万亩,深松作业面积突破30万亩。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机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四是培育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按照质量并重的原则,坚持扶优、扶大、扶强,大力培育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年内农机专业合作社力争突破280个,其中符合“四化”、“五有”标准的规范化合作社达到100个。深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生产企业等开展“社企合作”。鼓励发展集销售、作业、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服务业体,培植一批农机经营大户和作业、维修能手。加强乡镇及区域型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组织农机维修技能竞赛演练,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创新农机作业服务模式,推进农机作业合同化、规模化、品牌化,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和机手收入。
五是依法行政做好农机化各项管理工作。以“三率”整治为重点,加大农机执法和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今年全市“三率”水平要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加强设施农业装备安全监管。落实省农机办《农机监理机构设施装备建设规范》,争取投入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农机监理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机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开展 “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新增创建12个示范乡镇、60个示范村,600个示范户。突出农机维修管理和农机质量投诉两个重点,全力做好“星级文明网点”创建、市场打假、职业技能鉴定三项工作,全面提升农机产品、作业、维修和服务质量。加强以农机化学校为重点的农机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组织开展新购机农民培训和农机化技术大培训活动。继续加强农机化新闻宣传和信息调研工作,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