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山东省农机化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显着增长、农机作业水平显着提升、农机化效益显着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使农机化发展整体上由中级阶段跨入了高级阶段。全省农机化发展在取得十分显着、来之不易的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非常丰富、弥足珍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确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在抓好粮食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的同时,向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重点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在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向种植业全面机械化发展,着力解决花生、薯类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在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向农村各业机械化发展,努力解决牧、渔、林业机械化。在抓好农业产中机械化的同时,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机械化。全省已形成了粮食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重点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大农机”格局。
二是开拓创新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持久动力。依靠创新,加快了玉米收获机具熟化和技术集成,推动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依靠创新,花生、薯类、“三辣”蔬菜等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具和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开始由示范向推广应用发展。依靠创新,探索形成了小麦、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加速了农机农艺结合,实现了小麦、玉米联合收获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良性互动。依靠创新,对农机实施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了农机行政执法规范化、农机服务品牌化和农机管理人本化等农机管理工作新机制,探索形成了农机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平安农机”创建、“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定和“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等一系列农机管理工作新举措。
三是实施政策扶持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措施。 “十一五”期间,各级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资金29亿多元,推动全省农机总动力年均增加480万千瓦,农机总值年均增加34亿元,农机化综合水平年均增长近3.5个百分点,其中玉米机收率年均增长超过12个百分点。各级对农机化创新示范坚持不懈地进行资金扶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机化技术创新、机具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破解了农机化发展的难题。各级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库(场、棚)和维修设施等,大大提升了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扶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对200多万农民和农机手进行培训,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24万人。实施银机联合,协调农发行每年安排5亿元左右的农机科技贷款,支持农机企业研发创新,增强了农机企业的发展后劲。
四是农机服务产业化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符合山东实际的农机化发展路子,在服务机制上,着力培育发展以效益为导向、宽领域、全覆盖的农机作业、运输、销售、维修四大服务市场。在服务模式上,努力适应农机作业的新特点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发展以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规模经营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机大规模作业与农户小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服务组织上,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了农机服务的市场主体。
五是统筹协调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推进种植业不同作物、农村各业机械化发展,抓重点带一般,依靠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的有效突破,推动了农机化的全面发展。统筹推进农机化鉴定、培训、推广、监理、维修等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统筹推进农机科研、生产、流通等行业发展,积极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产、学、研、推、销良性互动,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是依法行政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农机化法律法规,注重遵循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开展以依法履行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为重点的农机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与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亲情化、便民式服务,实施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有效提高了农机管理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