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北京:加强顶层设计 形成共建合力 全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2012-05-16   来源:北京市农业局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结合发展实际,探索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道路。

  一、探索和实践

  2003年北京市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深入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都市农业成效显着。

  一是保障鲜活农产品供应,发展基础性产业。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每年发展设施农业4万亩、外埠蔬菜基地4万亩,率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县(乡镇)创建、优级标准化基地创建活动,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80%以上,建立了菜篮子重点产品政府储备机制,菜篮子自给率、控制率、合格率、应急保障能力“三率一能力”稳步提升。加快实施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立足种植、养殖、林果、花卉谋划种业发展,加快建设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中关村良种创制中心和丰台品种权交易中心,初步确立了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企业聚集中心、交易交流中心和种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三中心一平台”地位,培育了“中蔬”、“京研”、“奥瑞金”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品牌,“种业之都”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瞄准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融合性产业。按照“优一、大二、强三”的思路,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69家;农产品加工业资本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达到65%。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开展了“寻找北京最美乡村”、“星级观光园”评定和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创建活动,2011年全市农业休闲观光园达到1300个,实现收入30.4亿元。会展农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中国花博会、世界草莓大会,积极筹办国际食用菌大会、世界葡萄大会和世界种子大会,以“举办一个展会、拉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为宗旨的会展农业成为都市农业新亮点。

  三是拓展生态服务价值,发展低碳产业。坚持农业是“生产性绿色空间”的定位,投资46亿元实施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规划,农田节水灌溉率超过90%,农田景观成为都市亮丽风景;推广“德青源”循环农业模式,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实现有机统一;加快山区建设,沟域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建立了农业生态价值评价机制,农业生态价值超过1万亿元,有力支撑了首都“世界城市”建设。

  都市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加速器。“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7%,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增长7.6%,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

  二、经验和体会

  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局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举措,有力推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一)不断深化农业认识定位。北京农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是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2009年,市委市政府重新认识首都“三农”,明确“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人文、科技和绿色特征的低碳产业”,确立了都市农业是“建设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首都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首都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城市应急安全的基本保障”三个定位;2010年提出要着眼于“基础设施最领先、成果转化首选地、籽种品种顶尖级、机械装备现代化、服务体系最完备、人才素质第一流”的标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二)不断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坚持在首都城市发展全局中定位都市农业,提出了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五区”布局。在城市农业区,重点发展家庭农业、社区农业等城市农业;在近郊农业区,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会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平原农业区,重点发展加工农业、设施农业、现代种业与景观农业;在山区农业区,重点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在京外合作区,重点发展外埠农产品基地,形成外埠供应基地网络。

  (三)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成为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两个全市性会议之一,主要领导倡导建立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如整合农业、水务、国土等部门资金项目,每年完成30万亩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工程;聚集金融、财政等部门资源,打造“北京农业上市板块”,农业上市企业达到10家;汇集科技、农业等部门力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

  (四)不断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着眼全面统筹,制定实施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意见、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进一步巩固。坚持分类推进,近年来每年安排8亿元推进菜篮子生产,安排1亿元支持种业发展,安排1亿元支持农加工业发展;率先建立了农田生态补偿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增加到19个,基本涵盖了主要农产品。

  (五)不断强化服务体系支撑。围绕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资、农机、农业信息化、农村金融、农产品流通、农业用水,推进都市农业九大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一产农户比例达到72%;搭建了农民田间学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农民培训平台;形成了全科农技员、村级防疫员、管水员、护林员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队伍;初步建立了农业信贷、农险、农投、农业基金、农担、农村信用、涉农企业上市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农村金融改革等“九农”金融服务体系。

  (六)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农地流转率达到46.7%;实施产权制度改革,91.4%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任务,2011年620个村人均股份分红3525元。通过深化改革,让土地流转起来、资产运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增强了都市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十二五”期间是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精神,紧扣“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任务,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好地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9404-1.html

标签:农机 推进 全力 都市型 现代 加强 设计 形成 北京

上一篇:湖南集中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
下一篇:安徽省2012年“三夏”农机化工作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