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宗锦耀在2012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上的致辞
2012-10-29   来源: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尊敬的尹成杰副主任委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农机学会农机化分会和中国农机安全报社在这里联合主办2012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各位专家济济一堂,共谋农机化发展大计。这次论坛将主题定为“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探索与创新”,体现了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新要求,适应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机化发展的新期待,适逢其时,意义重大。我谨代表农业部农机化司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农机化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10年间,国家制定实施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构建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政策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完成了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为实现我国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2004年以来的连续9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中央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论断,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民渴望有尊严的生活和体面劳动,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植养殖意愿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发展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化对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培育以农机手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只有依靠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和引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集成化的农业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才能解决好“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针对我国农机化发展薄弱环节和后进领域,深入研究推进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就是要解决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机械化问题。全面机械化就是要在解决好种植业全程机械化问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各产业机械化协调发展,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

  发展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凝聚共识,汇聚智慧,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第一,不断完善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财政、税费、金融、保险、基建、用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要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开展农机以旧换新补贴试点,不断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机化技术。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和标准农田建设、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机作业条件,为发展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积极培育农机化发展主体。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之初“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今“合”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农户带机具入社、带土地经营权入社。要大力引导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机专业合作社集聚,促进先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有效整合。要努力将农机合作社建设成为延伸农机化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好地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精心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充分发挥其在农机化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努力唱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四季歌”,演好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重头戏”,奏好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的“最强音”,弹好主要产区机械化生产的“协奏曲”,以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第三,大力推动农机化科技进步。不断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农机化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抓紧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甘蔗、棉花生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主体间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大力推广精量播种、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等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重点推广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的农机化新技术,建立示范基地,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机构服务指导、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合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

  第四,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要开阔视野,敞开胸怀,坚决破除狭隘的门户之见,摒弃庸俗的利益之争,切实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促进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密切协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合作机制。要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作物品种选育、栽培制度和畜禽养殖方式的改进,形成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要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以农业机械化为主导,促进生物、工程、信息、环境技术集成化,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要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化的突破,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第五,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机化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建设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三支保障有力的农机化人才队伍。要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一大批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开展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把广大农机手培养成为既懂农机操作、又懂农艺技术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造就懂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职业农民。

  第六,努力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要以满足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为重要支撑,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便捷高效、机制灵活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推进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让我们以这次论坛为平台,畅所欲言,广泛交流,深入探讨,群策群力,共同为推进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2012年10月29日・杭州)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9219-1.html

标签:农机 论坛 中国

上一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机安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回头看”活动的通知
下一篇: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获证、换证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目录(2012年第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