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县(区)农机局(办):
2013年,全省农机化工作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贯彻省农业厅党组提出的“跨越、创新、提质”总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农业强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作目标
2013年全省农机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重点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选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继续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水稻机械播栽面积1000万亩,油菜机播面积400 万亩,油菜机收面积650万亩,新增插秧机1万台,新增油菜直播机2千台以上;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取得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继续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狠抓合作社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最大限度地压降重特大农机事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指标以内。
二、工作措施
(一)转变农机发展方式,提升农机合作社发展质量。培植一批内部运行规范、流转土地面积大、服务能力强、作业质量好、机手收益多、社会反响好的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鼓励市州县建设示范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合作社的作业、维修、培训等服务能力。争创40个国家级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推进重点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紧扣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作物特点,加强技术集成,着力提升农机农艺融合度。购机补贴继续向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血吸虫重疫区倾斜,向水稻插秧机、油菜直播机、秸秆还田及回收综合利用等先进机具倾斜。在33个水稻主产区和12个专用小麦主产区,重点推广水稻和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重点突破播栽机械化技术,实行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在抓好水稻集中育秧的基础上,机械播栽面积达到1000万亩,在油菜产区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重点推广油菜播栽、机收及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为确保油菜生产第一大省地位作贡献。以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县的实施和早稻集中育秧工程带动技术推广,新增机插机和油菜直播机任务分解下达相关县市区。在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和设施农业方面,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
(三)狠抓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和监管。规范购机补贴操作程序,既便于管理又方便农民。严格农机补贴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对不具备生产条件和违规农机企业要取消补贴资格;加强农机产品质量及技术性能检测,适当提高补贴机具门槛;对同质化高、技术含量低、能耗高的机具适当限制补贴,同时鼓励具备条件或有技术创新的先进适用的企业或产品进入湖北市场;明确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制度,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公开补贴机具和操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和地方配套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督导,对市县实行绩效考核,奖惩挂钩及责任追究。
(四)重点加强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示范。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广秸秆还田和捡拾打捆机械。严格执行作业质量标准,大力推行稻、麦、油收获留茬高度标准,鼓励对秸秆的粉碎还田和回收利用。农作物主产县应在购机补贴资金中专门设立秸秆还田机械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点秸秆还田作业补贴。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信息宣传。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手驾驶、操作、维修保养技能和安全意识,着力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加强知识更新培训,着力提升农机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办事质量和业务能力。建设好农机手短信服务平台,及时向广大农机手提供政策宣传、新型农机具、新技术、作业信息,天气预报、维修知识和售后服务等信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服务。要宣传农机化发展的好典型好经验,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费牌证照管理试点。加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建立“职责明确、措施到位、上下联动、奖惩严明”的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监理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提高农机“三率”(机具上牌率、农机手持证率以及年检率),确保农机事故死亡率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控制指标以内。
(七)扶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农机工业企业。结合湖北特色,加大新型农机具的攻关研发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机工业的扶持,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大中型、多功能一体机的能力,逐步改变我省农机工业落后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