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江西南城县: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又快又好落实
2009-06-02   来源:南城县农机局   

  今年江西南城县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促内需、保增长“为方针,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进度快,社会反响好,主要是围绕加大宣传、规范经营、示范服务、争取支持、群众参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加大宣传是前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农民得利,部门得誉,政府得民心”的一举三得工程,要落实好此项工作,加大政策宣传是前提。为此,该县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是“行文”宣传。以县政府的名义将江西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印发〈2009年度江西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到全县各乡(镇)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二是“通告”宣传。将《南城县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有关事项通告》在县电视台反复播放,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三是“公示”宣传。印发了2000多份《南城县2009年农民申请购机补贴公示》,要求全县所有自然村都要张贴好公示宣传单;四是工作组宣传。将购机补贴有关精神和宣传材料印发给120多名工作组成员,充分发挥工作组的宣传作用。通过以上四种形式的宣传,使2009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第二,规范经营是关健。进一步规范供货点的经营行为,南城县农机局于2月17日组织三家供货点签订了《南城县2009年度补贴机具供货点承诺书》,从守法经营、搞好宣传、热情服务、接受监管、自我加压五个方面要求供货点做出承诺。实践证明,通过签定《承诺书》,他们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了,服务意识更加强了,群众反映的问题更加少了。

  第三,示范服务是基础。购机补贴工作能否搞好,尤其是新机具的推广能否搞好,示范服务是基础。为此,在实际工作中狠抓了示范服务工作。一是建立便民联系卡制度。印制《南城县农机局便民联系卡》2000多份发放到各乡(镇)、村委会干部及当年购机户手中,极大地方便广大农民朋友咨询有关农机化政策,同时,县农机局也能在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及技术服务,此举充分得到县政府及广大农民的好评。二是建立插秧机现场演示示推广制度。凡农民新购买插秧机,无论是育插还是插秧,做到及时派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指导。三是建立新机具售后服务制度。严格要求各供货点,凡农民购买的新机具,在规定的“三包”期限内,只要接到电话,必须及时派技术人员到现场示范指导,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示范服务制度的建立,不但方便农民,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具技术上的后顾之忧。

  第四,争取支持是保障。南城县今年能顺利推广机动插秧机就是个很好的例证。由于南城县前几年在插秧机推广上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进展十分缓慢,截止2008年底,全县才只有4台机动插秧机。为加大插秧机的推广力度,县农机局今年积极争取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全年新推广机动插秧机14台(其中东洋8 台,久保田6台),是前几年总和的3.5倍。其做法,一是争取县委的支持。2009年,县委、县政府在《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镇推广2台插秧机;二是争取县政府的支持。为了加大插秧机推广力度,县政府先后以政府办的名义出台了《关于要求大力推广机动插秧机的通知》及《关于机动插秧机推广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等两个文件,要求县农机局与所在乡(镇)要追加插秧机补贴资金 由于这些措施的出台,使该县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热情高涨。

  第五,群众满意是目的。检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关健是看群众是否满意,要使群众满意,首先得让群众了解政策,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广泛参与。为让全县干群广泛参与到农机购置补贴中来,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是及时举办“百万农机闹春耕”活动。通过举办“百万农机闹春耕”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农机人的形象,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参与农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举办农机打假及维修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鉴别农机产品真伪、农机维修能力。三是适时举办各种现场演示培训班。今年以来,该县共举办了10期现场演示培训班,参与的群众近3000人次。四是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测产对比制度。选择6户工作责任心较强的机动插秧机用户,进行机动插秧、抛秧、手工插秧测产对比试验。通过测产对比,用事实来证明机械化育插秧的优势所在,为更好地推广机动插秧机提供强有力的事实依据。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农村干群参与农机的积极性,不仅使农机人的形象得到提高,而且使广大农村干群对农机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6127-1.html

标签:农机 补贴 落实 确保 江西

上一篇:四川绵阳:首批81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任务全面完成
下一篇:江西南城县:购机补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