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湖北:将“购机补贴”惠农工程办好办实
2011-05-06   来源:湖北农机化信息网   

――对当阳市河溶镇建国村农机购置补贴的情况调查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央及地方财政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而进行的专项补贴,是一项强农惠农的德政工程。当阳市自2006年起实施这一政策,到2010年为止,5年共争取购机补贴专项资金2473万元,实际完成购机补贴2472.955万元,补贴农民购置机具3926台,惠及3420个农户,引导农户直接投入5800万元(配置除外),新增农机资产8273万元,起到了拉动内需、壮大实力、服务“三农”、促民增收的效果,取得了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多赢局面。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了解决购机补贴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这一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我们在今年的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工作中,专门组织力量,对河溶镇建国村的购机补贴情况进行了全面走访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国村基本情况

  河溶镇建国村位于河溶镇北部,莫家湖下游,板块面积6平方公里,户籍总户838户,人口3019人,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耕地面积3033亩,水面400余亩,6个村民小组,干部职数6人。截止2010年,全村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50千瓦,拖拉机拥有量7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1台,植保机械35台,水泵150台,粮食加工机械3台,农机具298台,农机具配套比1:4,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为72%,其中机械耕整水平为88%,机械收获水平为92%,机械植保水平为90%,脱粒、排灌、运输及农副产品初加工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二、建国村农机购置补贴情况

  该村自2008年开始才有农户享受购机补贴,3年共有6个农户在购置农机时,享受购机补贴5.52万元,引导农民投入11.7万元。

  三、主要成效

  建国村落实购机补贴虽然数量不大金额不多,但仍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购机补贴政策得到农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通过调查走访809户农民,有730户(占90%)知晓这一强农惠农政策,认为这是党和国家扶持“三农”的惠民措施,并希望这一政策能得到长期实施,让更多的老百姓充分享受党和国家的温暖。经调查6户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民,都一致反映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户了,并对农业部门的工作给予了表扬。二是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拥有量的持续增长(每年约增6%),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三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走访6名享受补贴的农户,均反映购机补贴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所购机具为他们及附近农户服了务,创了效益。享受购机补贴的5组农户黎书雄说:“他2009年自筹资金5.7万元,享受购机补贴2.6万元,购置了1台纽荷兰704型拖拉机及配套旋耕机,两年共完成农田机械作业面积约2400亩,纯收7万元,效益明显高出一般农户。”

  四、购机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购机补贴不是普惠制,受资金额度的限制,不能满足农民的迫切需求,与农民的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据走访调查,有61个农户有购置农业机械的愿望,但因受补贴指标的限制,没能如愿,许多农民反映补贴政策虽好,就是指标太少。

  2、基础环境制约了农民的购机欲望。一是机耕道不畅。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该村基础设施较差,原有的机耕道被损坏,越挖越窄,村级财力不够,无力修复,因而不便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农机具下田作业。二是经营规模小。建国属于镇郊,田块小,且分散到千家万户,人均只有1亩耕地,加上种植品种多而杂,要全面实行机械化难度较大,因而农民的购机欲望大打折扣。

  3、部分机具产品可靠性、适应性较差,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用户的不满,农民望而生畏。有的厂商售后服务跟不上,服务质量和态度不到位,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五、对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以及连续多年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落实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增加包括农机购置补贴在内的补贴资金。这些都为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强农惠农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创造了宽松环境。针对建国村的实际,我们建议:

  1、加大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广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业、扶持“三农”的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这一惠民政策的严肃性,把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传遍千家万户,让包括农机购置补贴在内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购机补贴额度,尽量满足广大农民的购机要求,补贴对象力争覆盖所有购机农户。对推广难度大机具如对插秧机、油菜生产机具等大幅提高补贴标准,通过政策引导农民投资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根据该村耕地面积、各农作物种植面积、“十二五”期末预期达到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即机耕整达到95%、稻(麦)机收达到98%、油菜机播机收达到50%、水稻机化插秧达到40%,耕、种、收三项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8%、现有农机装备数量和淘汰报废更新情况以及现有装备作业量抽样调查情况,测算出种植业主要农机装备未来5年需求量如下(主要推算公式为:某一装备需求总量=农作物耕作面积×机械化作业水平÷单台机械一季作业量-去年底装备数量+淘汰报废数量):大中型拖拉机5台;稻麦、油菜联合收割机8台;水稻插秧机4台。在劳活矛盾突出、农机组织化程度不高、不能外引机械到本村作业的情况下,共需要上述三种主要机械17台及若干配套机具,按照目前的购机补贴标准,约需40万元的购机补贴资金,每年需安排8万元才能解决。二是灵活调整补贴机具种类。建议省农机局不断集中农民意愿,增补适合本地需要的新型机具,如大蒜播种机、花生收获机等蔬菜地使用的农机具。三是建议省农机局灵活调整补贴计划,将富余的补贴资金调节到指标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的县(市),最大限度地提高补贴资源利用率。

  3、建议省农机局对补贴机具的进入严格监控,确保优质、高效、先进、适用的机具纳入全省购机补贴产品目录。督促供货厂商做好补贴机具的“三包”服务,正确面对用户投诉,妥善解决质量纠纷。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造自然环境。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土地平整、水、路、电三通改造,搞好水系渠道配套,恢复机耕道;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种植结构,实现规模经营,连片种植,尽量做到田成方、路成网、作物连片,方便农机作业,刺激农民购机。

  5、加大对农机大户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发展农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组织在购机补贴上予以倾斜,重点保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6、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制定、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政策,疏通劳务输出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这样既为农业机械腾出了发展空间,又增加了打工收入,活跃了地方经济;积极制定政策、大力发展镇郊特色产业,壮大村级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从而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和用机热情,促进农机化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3898-1.html

标签:农机 工程 补贴 购机 湖北

上一篇:中央财政12.1亿元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下一篇:山东省:抗旱农机购置补贴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