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一些地方形成农机补贴骗补网
2013-10-09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赵阳)   

  河南、安徽不法商人伙同农机局官员骗数千万农机补贴;造假者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来,各级检察机关集中查办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机补贴牵出骗补窝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强,国家拨付给各地的扶贫资金呈逐年增多趋势。但各地涉农和扶贫资金领域相关职务犯罪也在不断增多。

  2008年以来,中央和广东省财政向湛江市投入巨额资金,补贴农民购买农机。但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湛江市农机部门在发放购置农机、微灌等设备的政府财政补贴过程中,普遍存在渎职失职问题,导致数千万元农机补贴被不法分子骗取。甚至有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与社会中介人员和不法农机销售商相互勾结,肆意骗取农机购置补贴。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张健表示,办案人员对2008年至2009年曾购买过“久保田”牌收割机的农户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湛江市坡头区一年购买了51台该品牌收割机,每台收割机均获得中央和省财政补贴。收割机表面上以51名个人的名义购买,但很快就被转售到外省。

  办案人员发现,围绕农机补贴,当地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骗补网络。河南、安徽一些不法商人伙同当地农机局干部,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当地农民信息,并以此申请购买每台价值近30万元的收割机。随后以购机发票骗取国家8万元至10万元的补贴,并以稍低于原价的价格转卖牟取中间利润。甚至有的不法商人省去倒买倒卖的过程,直接以虚假发票骗取补贴。

  “以往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生在农村土地征用开发和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等环节领域,但是,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的领域和环节有进一步扩大之势。”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肖辉坦言,在惠农资金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农职务犯罪渐渐积累呈扩大态势,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仅今年1月至6月,该院就查办8件惠农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

  食药成为立案监督重点

  为增加产量、追求更好的“卖相”,竟在泡发豆芽过程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竟在兽药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类物质,导致动物体内产生残留……

  不久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有害食品罪,依法批捕制售有害豆芽的何某、汪某。

  据办案人员介绍,2012年1月起,何某、汪某在长安区斗门街租用厂房生产、加工豆芽。由于正常泡发豆芽耗时长、产量低、“卖相”欠佳,两人便弄来“高效无根激素”、“特效增白增粗剂”等非食品添加剂发豆芽时使用,大大增加了豆芽产量。豆芽生成后,两人拿到西安某农贸市场销售。至案发,两人共销售有害豆芽240余吨。经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两人生产现场提取的豆芽进行检测,发现豆芽中含有6B苄基腺嘌呤。该物质为非食品添加剂,过量食用可致癌、致畸。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1123-1.html

标签:农机 补贴 形成 地方 一些

上一篇:安徽省创新开展购机补贴电话督查工作
下一篇:甘肃督查农机补贴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