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务
1.验证秸秆还田后的腐烂情况。
2.了解各时期土壤的理化性状情况。
3.测试土壤有机质恢复情况。
4.探索秸秆还田耕种对粮食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
5.总结秸秆还田耕种机械化技术集成。
6.探索我省秸秆还田耕种模式。
7.探索我省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五、跟踪监测记录要求
1.做到实测实录。所有数据做到实地监测,不得随意编造。
2.做到两结合。既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测试与调查相结合。
3.做到定人、定点、定时。定人,即试验监测点必须固定专人负责示范效果监测,不得随意变动;定点,即监测内容必须在同一示范点进行;定时,即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测试。
4.试验监测内容和上报时间:
基础情况:15-20天上报一次示范点情况。
气象数据:包括每天的气温、降水等常规气象数据。每半年上报一次。
土壤理化性状:包括水分、肥力、地温。播种后上报一次水分、地温数据;收获后,上报一次水分数据;年底上报肥力数据。
地表覆盖:包括覆盖率和覆盖量。每年上报一次。
作物长势与产量:出苗后上报一次出苗情况,收获后上报一次测产情况。
病虫草害:每防治一次,报送一次有关情况。
经济效益:包括农户和农机户的投入产出。每年上报一次(记录表见附件)。
六、保障措施
一是明确主体,加强合作。为确保试验示范效果,选择已经建成且有工作基础的农机合作社为示范点,同时结合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和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进行试验示范,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和合作社连片耕地资源,发挥优势,节约资源成本,提高试验示范水平。
二是科学组织,规范运作。在示范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逐项落实。在2016年秋季搞好整地等前期工作基础上,每种试验模式都要搞好规划,制定严格细致的实施方案,做到每个示范点都要明确负责人、技术责任人、指导专家等,各示范县要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机推广站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整合推广资金和统筹使用实验检测设备,做好各个阶段和生长期指标检测和数字影像记录,并认真做好每个生育阶段田间调查分析和全年总结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搞好培训。以举办技术培训班、田间展览会等形式对农机管理人员、农民和基层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让广大农民全面了解、掌握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机具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加快技术示范推广进度。
各试范县和实施单位人员要配足,人员要稳定,技术要过硬,保证技术实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