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农委函〔2017〕22号
各相关市(地)农委、农机局,县(市、区)、农机局:
为推动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一步探索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耕种模式,加大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力度,现将《2017年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2017年2月13日
黑龙江省2017年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提升行动方案》(黑农委函〔2016〕395号)精神,探索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耕种模式,进一步加大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力度,在前两年试验示范基础上, 2017年拟定在泰来、肇州等14个县(市、区)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为规范试验示范标准,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以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为对象,重点突破农机化新技术及其装备短板,全面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质量,探索全程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模式,加快培育壮大农机化服务主体,配套探索秸秆还田耕种模式和数量关系,包括秸秆粉碎长度、还田比例、还田方式、秸秆腐烂程度、播种方式和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做到秸秆“取之于农田,还之于农田”,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示范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玉米秸秆还田示范内容
1、秸秆翻埋耕种模式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平翻扣埋秸秆--耙地--起垄(或平作)--春季播种
技术要求:
①秸秆处理: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直接进行粉碎还田,粉碎长度在5-10厘米。
②深翻:采用深翻犁,翻深在25--30厘米,扣垡严密,不出现回垡现象,无堑沟,不重不漏,翻后地表平整细碎,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地表残茬不超过10%。
③耙地:耙地作业视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耙地机具,耙深达到轻耙8--10厘米,重耙16-18厘米,要达到秸秆、根茬耙碎、混拌均匀、不漏耙、不拖堆、地表平整、土壤细碎、平整达到起垄状态,耙幅在4米宽的地面高低差小于3厘米,每平方米大于10厘米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
④起垄:起垄作业垄高17-22厘米,要达到垄向笔直,龙体饱满,100米偏差不超过5厘米,垄距误差不大于1厘米,结合线误差不大于2厘米,不起阀块,不出名条,不出张口龙,地头整齐。
⑤精密播种:要求选择适合连片作业的大型播种机进行连片播种作业,品种选择要求成熟积温在当地有效积温范围内,且适合密植品种,要求亩保苗在4800-6000株,播深3-5厘米,施肥深度8-10厘米,施肥量在50-60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