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眼提质增效,推进农机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4.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农机装备更新和升级换代,重点发展智能化农用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安全植保机械,农业自动化生产加工成套设备,标准化钢架大棚、玻璃温室,逐步替代传统低效农业机械及设施装备。继续探索互联网+农机发展,支持引进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发展卫星导航、远程视频等农机管理服务模式,建成15个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实施《浙江省“数字农机”资源库开发与研究》科技项目,探索农机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积极发展节水节肥节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助推田园美丽化。认真落实中央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省级报废补偿政策,加快淘汰老旧、性能差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符合“国三”标准的动力装备。
5.调整优化作业服务主体结构。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整建制规划,以县域为单位,按照“主体多元、布局合理、覆盖全程、服务全面、管理规范”的要求,统筹安排农机服务组织总量、规模、类别和布局,避免旱涝不均、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指导农机服务组织按需配置农机装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避免盲目扩张导致机具闲置浪费。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联合社、股份制作业公司、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等,组织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认定示范社100个,新建综合服务中心30个。
6.调整优化维修服务主体结构。根据区域农机装备保有量,规划建设农机维修服务主体,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县域有中心”的要求,选择上规模、实力强的农机合作社、产销企业、维修企业,重点予以扶持和引导,充实技术人才和设施设备,建设区域性农机综合维修中心。按照“乡镇有网点”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维修服务能力的农机合作社建立维修服务站,引导推动区域性农机综合维修中心延伸触角派驻设立维修服务点。建成区域性一级农机维修中心(站点)3个、区域性二级农机维修中心(站点)10个。
三、推进科技创新,保障农机装备有效供给和应用
7.加强农机研发需求引导。组织开展农机产品研发需求调研,面向农民群众、农机农艺技术专家,广泛征求收集农业生产中亟待新研发或改进的农机产品和技术。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分填补空白、拓展功能(提升性能)两个层次,筛选梳理一批农机新产品研发项目,增补完善《浙江省农业机械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形成《目录(第二批)》,并适时予以发布,引导农机科研开发。
8.加强农机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支持和推动省农机学会与路桥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农机科技协同创新基地,服务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省农机学会、省农业工程学会、省农机工业行业协会等团体的作用,依托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永康和路桥农机科技协同创新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农机化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科技成果试验示范等活动,引导生产企业、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和应用主体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农机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9.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主动加强与农艺部门、大学院校、科研单位的沟通合作,通过联合成立技术专家组、联合举办相关会议活动、联合开展技术试验研究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农机农艺科研合作和协调机制。突出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组织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建成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示范点50个。主动融入标准化“三园一场”(茶园、果园、蔬菜园和畜禽养殖场)创建,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要因素,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