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
(八)科学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坚持“夏季还田为主,秋季适度还田”的原则,稳步提升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稻秸秆还田集成三麦机播技术应用水平,确保高质量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180万亩目标任务。科学推进农机深耕深翻作业试点,总结完善技术路线,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继续采取“行政检查、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强政策宣传、社会公示、资金兑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确保补助政策落实到位。
(九)大力发展环保节约型农业机械。加快推进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应用,重点推广使用高地隙自走式喷杆植保机,新增喷杆式植保机械2000台套以上;探索农用航空施药技术,农用航空施药面积全年超过80万亩;稳妥开展无人植保机试验示范,不断提高高效植保专业化防治水平。加大喷灌滴灌和化肥深施、播撒机械示范推广力度,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十)继续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应用,完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确保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示范推广农机深松整地远程监测装备,提高作业质量和智能化监测水平。
五、强化农机服务主体能力建设
(十一)加强农机化服务能力项目建设。继续安排2500万元扶持200个合作社机库、50个维修点建设。将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项目实施向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鼓励有实力的农机服务组织流转承包土地,积极推广订单作业、全托管、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
(十二)加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推动农机合作社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运行质量,全省新创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0家。加强农机合作社机务管理,举办全省机务管理培训班,提高机务管理水平。
(十三)加强农机管理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平安农机通”短信平台的作用,为农机管理人员、机手提供政策、作业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机具供需等信息引导,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组织实施“互联网+”信息化试点。
六、强化法治农机建设
(十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部、省要求推行新机免检、农机维修网点审批“先照后证”,不断提升管理创新能力。落实农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工作要求,加强农机试验鉴定、购置补贴、农机维修监管等管理服务事项信息公开水平,打造线下线上一体的农机高效便民服务平台。开展《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修订十周年执法调研,提升农机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十五)狠抓农机安全生产。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严格存量变拖管理,落实“一年双检、逾检注销”政策,加快实施变拖报废和淘汰退出制度。加强动态监管,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系列活动,深化“平安农机”和“平安农机岗位标兵”创建活动。加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优化完善监管信息系统,推进执法装备信息化。
七、强化农机质量监管
(十六)优化完善农机化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与标准化主管部门及相关协会沟通配合,加强农机评价与应用标准基础研究,加快制(修)订设施蔬菜园区农业机械配套规范等10个以上农机化质量工作标准。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全面提升农机化标准化工作水平。
(十七)加强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加快省农业机械试验检测(白马)基地建设,加强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队伍专业素质,提升试验鉴定科学化水平,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十八)扎实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和农机质量调查。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和农机质量调查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继续组织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3·15”、农机打假和农机放心消费创建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